大眾網濟南12月24日訊(記者 李兆輝)24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質監局集中發布了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節能減排、現代服務業等領域32項重要地方標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山東省質監局今年聯合省發展委、省住建廳制定了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及時修訂了鄉鎮級行政區劃代碼標準;主導制定了3項智慧城市建設國家標準;聯合住建部門制定了16項城鎮化建設領域的地方標準。
2014年12月,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文件出臺了《關于推進“山東標準”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完成29個領域1500項標準的建設任務,實現了從抓標準化工作到實施標準化戰略的轉變。
今年,山東省質監局啟動了2015年“山東標準”建設第一批行動計劃,實施標準化創新和試點示范及推廣應用項目276項,制修訂“山東標準”654項。截至目前,全省共主導和參與制定國際標準64項、國家標準3321項、行業標準2190項,累計發布地方標準2347項,分別比“十二五”初增加120%、40.1%、22.1%、25.5%。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巡視員耿慶海介紹,在新型城鎮化標準化方面,今年,山東制定了新型城鎮化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及時修訂了鄉鎮級行政區劃代碼標準。主導制定了3項智慧城市建設國家標準,制定了16項城鎮化建設領域的地方標準。山東省住建廳下一步將按照國家和省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建設要求,抓好標準制定。同時建立標準制修訂快速反應制度,及時跟蹤新型城鎮化發展動態,適時調整更新標準,滿足新的形勢需要。還要督促相關試點城市,選擇城鎮化工作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因地制宜開展各類標準體系制定和實施推廣,為新型城鎮化標準制定提供實踐和驗證。
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張寧波介紹,近期,山東省質監局在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節能減排、現代服務業、公共服務等領域,組織制定了32項重要地方標準。
在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方面,山東在全國率先發布《農業社會化服務規范》等20余項農業社會化服務地方標準。大力扶持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涌現出了蓬萊葡萄、壽光蔬菜等270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形成了對全省農業主產區和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全覆蓋。
在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標準化方面,在開展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山東組織制定了包括“規劃編制”等7方面內容的《生態文明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規范》系列地方標準。目前,7部分標準中前6部分已經制定完成。
在現代服務業標準化方面,今年,山東在家政服務業領域,培育形成了“濟南陽光大姐”、“威海市12349”等一批國家級示范典型。在養老服務業和大眾餐飲服務業領域,率先制定一批基礎性地方標準。
在政務服務標準化方面,山東在全省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推行標準化,新泰市政務服務中心通過推行標準化,每年累計壓縮審批時間3.14萬個工作日。主導制定了6項政務服務國家標準,成為全國4萬多個政務服務大廳的規范化運行的藍本。
在公共服務標準化方面,山東聯合有關部門制定發布了《政協宣傳數字出版規范 欄目與內容》、《農村中小學標準化校舍改造建設規范:學校廁所》、《高速公路公眾出行熱線服務規范》等地方標準。啟動了公共文化、人力資源服務、城鄉環衛一體化等公共服務標準的制定工作。培育形成了昌邑環衛城鄉一體化、濟南“12345”市民熱線等一批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
在國際標準化和園區標準化方面,截至目前,山東共主導制定國際標準11項、參與制定國際標準53項。九陽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主導制定豆漿機國際標準,實現了九陽技術的出口,國際市場份額每年增加2000萬美元,國內市場份額提升10%,直接經濟效益達2億元人民幣。山東昊月吸水材料有限公司主導起草的樹脂國際標準,將打破日本、德國企業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格局。產業園區標準化也實現新突破。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通過國家驗收。通過開展示范區創建工作,東營市一批企業參與到國際和國家標準化技術組織,有231項自主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并在此基礎上申報國際標準6項、國家標準立項44項,在全國樹立了“以標準升級版打造園區經濟升級版”的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