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路能走通嗎?
上海作為我國實驗改革的先鋒地,在對待專車的態度上也走出了“個性”的道路。
專車到底“黑”不“黑”的爭論似乎在上海找到了新答案。距上海市交通委將專車視為黑車開出萬元罰單近300天后,上海市交通委向滴滴快的發放出了國內第一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牌照。而這也意味著,隨著專車規范化試點序幕拉開,它曾經的黑白之爭,終于在上海找到了不一樣的答案。
作為第一個為專車“洗白”的城市,上海也曾是第一個向專車伸出“執法之手”的城市。去年12月25日,上海市交通委就表態,只要提供服務的車輛和駕駛員沒有客運經營資質,都屬非法客運行為。這也表明了官方嚴詞將網絡專車定性為“黑車”。截至去年底,上海市交通部門就已查扣12輛專車,其中5輛車駕駛員被行政罰款各1萬元。
而上海在對待專車事件中所進行的改革卻是雙方面的,在打擊專車的同時,上海市政府部門也在今年5月會同滴滴、部分出租車企業代表共同推出了上海出租車信息服務平臺,各方自此資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如今上海出租車行業內的亂象。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宣布向滴滴快的專車平臺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許可。這是國內第一張專車平臺的資質許可,滴滴快的也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網絡約租車資質的公司。而比這第一張資質牌照更有沖擊力的是,專車業務或將迎來更大的開放。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受訪時表示,“今后只要有專車平臺申請,就給它辦營業執照。但前提是具備一定的條件,即對平臺方、車輛、司機三項進行規定。”
盡管上海的專車政策引得了注目,但對于“上海模式”的推廣,無論是官方態度還是專車公司都一致認為,由于每個城市狀況不盡相同,或許還未到在全國“多點開花”的時機,更多的是要在上海“走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