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在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的陪伴下,臨沂大學大二女生黃梓琪乘上返回臨沂的火車。直到當天上午,她在湖北鄂州的父母才從當地報紙上得知,年僅19歲的女兒,做了一件讓人震驚而感動的事。
為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黃梓琪孤身一人去武漢捐獻造血干細胞。11月4日,黃梓琪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成功捐獻224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并被送到北京輸入到患者體內,黃梓琪也成為湖北省年齡最小的捐獻志愿者。

11月5日,原本瞞著家人去武漢的黃梓琪,武漢之行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這個19歲湖北女孩捐髓救人的善舉被武漢媒體爭相報道。
黃梓琪是臨沂大學教育學院2014級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去年夏天,參加完高考后的黃梓琪和朋友相約去獻血,并以此作為自己的“成人禮”。在獻血時,一位醫務人員問她是否愿意加入中華骨髓庫時,黃梓琪當即答應了。
黃梓琪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一年后,就和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今年9月,黃梓琪接到湖北骨髓庫工作人員通知,她的干細胞資料與一名北京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合。
黃梓琪坦言,接到電話后,她并沒有太多的想法,“就覺得應該幫幫人家,救人最重要”,但讓她有所顧慮的是父母的態度。原本,黃梓琪想直接捐獻,不準備告訴家人。但骨髓庫工作人員說,按照相關規定以及流程,還是要和家人溝通,才能最后捐獻。
后來,黃梓琪將這件事告訴父母,但父母還是有所顧慮,并不同意。但是,受捐者的病情危急,黃梓琪怕父母的顧慮影響到捐獻進度,黃梓琪最終決定“先不告訴父母”。
瞞著父母,孤身一人去武漢捐髓
“我已經成年了,這件事可以自己做主。”“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一個白血病人不去救!”在向學校請假一周后,10月30日,黃梓琪孤身一人坐上了去往武漢的火車,經過15個多小時顛簸,黃梓琪抵達武漢。
當天,黃梓琪進入武漢市中心醫院,隨后開始注射動員劑。很多捐獻志愿者在捐獻前后,都有家人、朋友陪伴,但19歲的黃梓琪卻獨自面對接下來要發生的一切。
11月4日,在武漢市中心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經過數小時的采集,黃梓琪成功捐出224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懸液。這些“生命火種”隨后被第一時間運送至北京,并成功輸入到等待救命的白血病患者體內。
在捐獻完成后,黃梓琪還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兩張受捐者的全家福照片和一封感謝信。這些禮物是受捐者托所在醫院到武漢取干細胞的工作人員帶來的。在信中,受捐者的女兒這樣寫道“謝謝姐姐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我的父親……等我長大了,也要像您一樣做個有愛心的人。”
得知受捐者是一位教師,黃梓琪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希望這位老師早點康復,然后繼續幸福美滿地生活,繼續走上講臺傳播知識……

希望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捐獻完成后,黃梓琪并沒有將自己捐獻的消息告訴父母,直到5日上午10點多,黃梓琪的父母才從報紙上看到女兒捐髓救人的報道。“我爸爸打電話來很生氣,嫌我不和他們商量,我知道他們是心疼我……”黃梓琪坦言,來武漢之前,就已經做好了被父母責備的準備,“父母都很善良,我對他們撒個善意的謊言,相信他們最后會理解我的決定”。
與此同時,黃梓琪也希望通過自己捐獻,讓身邊的同學、朋友能夠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讓更多的人加入中華骨髓庫,拯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11月5日,臨沂大學的老師、同學也通過媒體的報道得知黃梓琪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跡。對于黃梓琪的行為,很多同學紛紛點贊:“上大學后,黃梓琪就加入了學校的志愿者社團,去關心那些自閉癥兒童。”
去武漢捐獻前的一周,黃梓琪有點感冒,怕感冒影響到捐獻,她不停地喝白開水,到學校操場跑步,終于把“感冒君”趕跑了。生活里的黃梓琪是一個很獨立的女孩,遇到事情時,她常常自己拿主意,這也包括高考填報志愿,她填報志愿前并沒有和父母商量,就直接報了遠在山東的臨沂大學。
因為學業緊張,黃梓琪并不打算回鄂州老家,而是打算直接返校,考慮到黃梓琪孤身一人乘車,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決定將她送回學校。
“黃梓琪年僅19歲,在湖北現有的捐獻者中非常罕見,她的行為也非常值得肯定。”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