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平一席談
不玩地產和期貨
Q:媒體報道魏橋發電的事,對魏橋紡織和中國宏橋的股價有影響嗎?
A:當時有點兒影響,后來就沒事了。其實股價無所謂,我現在也不關心。
Q:有沒有賣出股票套現?
A:沒有,一次都沒有。
Q:在投資方面,有沒有想過進入地產、期貨之類的?
A:我從10年前就下了決心,不進入地產和期貨。棉花期貨方面的老總找過我很多次,我沒答應,我說期貨市場掙得多的時候還好,虧的時候很慘;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我不懂就不做,這是規矩。搞實體經濟,靠汗水掙錢,行情好,多掙點兒;行情差,少掙點兒。
Q:那為什么不投資地產呢?
A:因為我不擅長搞關系。李嘉誠也搞地產,非常成功,但他不是我的偶像,因為我學不了,也不會學他。
權力可奪
Q:那你如何處理與政府官員的關系呢?
A:我不會搞關系。現在我是地方政府的掌上明珠,也不用搞關系。只要企業努力為地方做貢獻就行。
Q:那你最敬佩的企業家是誰?
A:王永慶,也是做實業的。
Q:如果企業里部門間不團結,干部爭權奪利,你怎么擺平他們的利益關系?
A:我不管。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摩擦很正常,如果是個別部門之間不團結,那相互調整一下就慢慢好了。但你要說干部爭權奪利,他們沒權力可奪。我讓他當個部長,他就能當;如果我不讓他當,他爭什么呢?
沒國企民企的區分
Q:你怎么看待企業的職工持股?
A:我們集團有不少干部持股,有的10萬股,有的50萬股,還有1000萬股的。他們的觀點和我差不多,魏橋的干部和職工怎么干工作,不是由占股多少來決定的;同時,對于國企和民營的區分,他們的思想里也沒這種概念。
Q:持股意味著財富啊,怎么會沒關系呢?
A:企業保持活力,我認為主要還是魏橋長期以來形成的企業文化影響的。當然,文化可不是吹出來的。我們的團隊從上世紀80年代一路走過來,遇到過很多困難,我們在解決這些困難和面對危機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化,管理層保持旺盛的斗志,企業發展也形成慣性。我相信企業和團隊保持活力,肯定不是一個股份就能說得明白的;股份肯定解決不了企業活力的問題。
兒女已上位
Q:作為家族企業,難免會有下一代接班的問題,你怎么看?
A:現在兒子張波分管鋁電,閨女張紅霞分管紡織,小女兒張艷紅在管工業園。他們在管理、人事任免等方面都做得很好,完全控制住了,我很放心。
Q:會不會很難?
A:好的管理和機制也是有慣性的,魏橋的管理早已進入正軌,我現在也不想太操心。
Q:我們接觸過的很多做實業的家族企業,他們的二代都不愿意接棒做實業,而對金融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你有建議過你的孩子進入金融領域嗎?
A:他們沒那個能力,把他們自個兒那塊管好就不錯了。
(注:附文發表于《英才》商業雜志2013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