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多家企業借“新三板”贏得“錢”景

  一家期望發展壯大的中小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但知名度低又達不到上市規模,如何才能跨過“融資難”這道關卡?“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或許會幫你實現對接資本市場的要求。”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馬強講道。  去年4月20日,隨著一陣開市的鑼聲,我市銀花朝陽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我市首家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同時也成為“新三板”擴容后的首批掛牌企業,至此,“新三板”系統中,就有了“濟寧面孔”。

  “可能是運氣比較好,恰巧被我們趕上了,資本市場為企業帶來了發展‘錢’景。”當記者撥通電話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3年銀花朝陽正式推動掛牌工作;2013年底,正式遞交申報材料,從材料申請到在“新三板”正式掛牌,僅用了幾個月時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兗州的海鈺生物,前期受到擔保圈波及影響,而自從今年1月份啟動新三板掛牌工作,已經完成了兩輪股權融資,4000萬元的資本金注入,讓企業活力煥發。另外,汶上縣新風光電子有限公司也依托資本市場,實現融資5000多萬,緩解企業的融資壓力。

  “掛牌‘新三板’沒有明確的盈利條件要求,門檻比主板上市條件低不少,一般企業完全符合掛牌條件。最為關鍵的是,‘新三板’具有轉板功能,能夠通過收購兼并、換股合作、定向增發等資本運作,實現企業發展的快速提升。”馬強告訴記者,目前很多中小企業整體實力和主板市場還有一定差距,“新三板”為他們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尤其創新企業更加符合“新三板”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