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起曾入選市文明辦評出的2014年度“濟南好人榜” 

                          丁汝起在給段國慶喂飯

  齊魯晚報濟南9月10日訊 當年,丁汝起和段國慶相識僅兩個月后,段國慶突遭車禍失去了勞動能力。危難之際,段國慶唯獨說對了丁汝起的電話號碼。從此,丁汝起便肩負起這分托付和責任,九年來,他把段家的事當成自家事,無微不至地關懷、幫助段國慶一家。

  相識僅倆月同事下班途中遭車禍

  今年62歲的丁汝起是舜玉街道舜嶺社區的居民,也是大家伙兒眼里的“情義大叔”。2006年,他與段國慶同在一家單位值班,雖然相識僅兩個多月,但很投緣,便互留了手機號,相約有空時一塊玩兒。“那時,老段給我的印象是人很老實,打一手很好的太極拳。”丁汝起回憶說。

  然而,2006年冬季的一場車禍,改變了兩人的人生軌跡,也將兩人的緣分緊緊系在一起。丁汝起記得,那一天,他去單位上夜班,正好碰到剛下中班的段國慶,閑聊幾句后,段國慶便騎著“小木蘭”回家了。

  然而,沒過一刻鐘,丁汝起突然接到了“110”來電。“您好,請問您認識段國慶嗎?”丁汝起當時有些恍惚,因為他之前并不知道段國慶的全名。當他聽到警方說“他騎著一輛木蘭出車禍了”時,才猛然想起剛分別不久的老段。

  放下電話,出了一身冷汗的丁汝起趕緊找到段國慶的妻子,兩人一同打車趕到事故現場。當時的慘狀丁汝起至今歷歷在目:“老段的木蘭被車從后面撞擊飛出去十多米,木蘭的零件、碎片散落了一地,肇事車早就逃逸了。鼻青臉腫的老段坐在馬路邊,看到我,艱難地說了聲‘丁哥,救救我’,便一頭歪倒在馬路邊。”

  后來,丁汝起從警方那兒了解到,在車禍現場,意識模糊的段國慶曾報出十幾個電話號碼,他的妻子、父母、兄弟姐妹等,全都不正確,唯獨說對了丁汝起的手機號碼。

  那直勾勾的眼神讓他下決心幫到底

  段國慶被送到醫院后,拍片結果顯示,顱內出血嚴重,需要立刻手術,要先交1萬多元。段國慶出車禍前是家里的頂梁柱,每月僅有幾百元收入,他的妻子下崗多年,賣饅頭、礦泉水貼補家用,還不及段國慶掙得多,家里還有個馬上要高考的孩子。

  看到段家如此困難,丁汝起堅定地說:“別著急,我來想辦法。”他連夜去敲做生意的朋友的家門,加上段家湊的3000多元,一共湊了1萬多元,把段國慶送上了手術臺。這是丁汝起幫助段家的開始。

  “我至今記得車禍現場,老段用他僅留的一點意識直勾勾看著我的眼神。他在危難之時能記得我的電話,我很感動。而且我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健康人瞬間變成殘疾人,給我的震撼太大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這些都堅定了我要幫助他的決心,而且幫助人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丁汝起說。

  手術后,用醫生的話說,段國慶“能活著便是奇跡”,他大小便失禁,行動不便,后來完全失去了語言能力。丁汝起經常去探望段國慶一家,幫段國慶復健。只要是段家的事,他總是放棄自己的時間跑前跑后,出錢出力主動幫忙。

  在段國慶家人顧不上處理一些瑣碎事情的時候,丁汝起總是沖在最前面,四處打聽,電話記錄。他更在精神上開導段家人,給籠罩在愁云慘霧中的一家帶去了光明和希望。

   為跑手續四處奔波大夏天里中了暑

  段國慶出事后,還要照顧父母的妻子也病倒了,兒子第二年在港溝上大學,一月才回家一次。段家的很多事,都是丁汝起在幫著操持。

  九年來,丁汝起晚上要上夜班,白天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為改善段家的處境四處奔波。他先后為段國慶跑下了低保、殘疾證、廉租房等手續。每次段國慶住院,他都要輾轉多個單位為他報銷醫藥費,還為段國慶的兒子辦下了減免學費的手續。

  為了幫段國慶解決住所問題,申請到廉租房,耐心的丁汝起前前后后跑了6 個月。在夏天最熱的時節,他一下班便騎上自行車去辦手續。為了能盡快辦好,他常常在一天內往返多次,甚至中了暑。

  辦殘疾證時,需要段國慶本人去醫院做檢查,丁汝起和兩個小伙子一起,把180多斤重的段國慶抬上三輪車,再樓上樓下抬著到各個科室檢查,最終辦下了殘疾證,改善了段國慶的生活。可以說,這些年來,丁汝起把腿都跑直了。段國慶的病歷、手術方案、交通處理等材料,他常年帶在身上。

  舜嶺社區工作人員楊芃說:“我當初還以為丁大哥和段國慶是兄弟呢。如果沒有丁大哥這一趟一趟地跑,段國慶這些手續肯定辦不了這么及時。我打心眼里為丁大哥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