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
野蠻生長一詞常被用來形容國內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它已無法簡單的被界定為是一個褒義詞抑或是貶義詞,它形容的是一個非常規的速度。這個速度,有突破,也有隱患。
這就如在《激蕩三十年》里描述的中國制造,它成為了書里2002年的關鍵詞。這一年,中國制造風光無限,讓全世界震驚。同時書中也提坦言,從一開始“中國制造”的全部優勢就在于價格的低廉。而這一特點在隨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廣為詬病。
大集鎮5年時間GDP翻番的表現在魯西南地區可以稱得上是野蠻生長,它帶來的積極作用不可估量。
與其他有先天優勢資源的地區不同,大集鎮可以說是“從無到有型”的淘寶村。大集鎮淘寶村之前并沒有演出服飾的產業基礎,是農民依靠互聯網思考進行產業集聚發展起來,對于廣大缺少特色資源的農村來說借鑒意義更強。
不過,大集鎮的成功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演出服作為一種特殊的服裝需求,往往被使用一到數次之后便不再使用,這導致對服裝本身的質量要求便不會那么高。
而大集鎮恰恰是迎合了這一點,家庭作坊式生產的多為低價、低質的產品。根據任慶生的介紹,他的廠房做一件兒童演出服的成本在30元左右,批發價格35元,在淘寶上直銷是50元左右。
這些主要成分為氨綸的童裝款式漂亮,質量卻不敢恭維。
而相對沒那么成規模的小企業,繡花、縫紐扣等工作還是采用的人工方式。這些工人多為閑散的農村婦女,或者上了年紀的老人。
通過這種方式生產的產品雖然成本低,但可替代性強,產品附加值不高,也很難走向規模化生產。
任慶生雖然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但他卻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他想雇些高級人才,幫助他管理廠房和升級生產線,卻一直招不來人。這個問題同樣出現在其他企業中。工資不夠誘人,同時農村相關設施不足導致的生活不便,讓很多人才不會選擇來農村工作。
阿里研究院的陳亮認為,人才是制約淘寶村發展的一大問題,可以通過鼓勵大學生返鄉來嘗試解決。
另外,跟風是農村的最大特點,在農村有一個這樣趣事。某年大蒜的價格賣的特別高,于是大家紛紛去種蒜。結果豐收這年由于大家都種了大蒜,供過于求蒜價大跌,而同時由于都去種植大蒜沒人種大蔥,這一年大蔥價格大漲。于是大家又紛紛轉而去種蔥,又導致蔥價大跌蒜價大漲。
這聽起來有趣,卻是農村業態的真實寫照。大集鎮從最初的2個淘寶村(丁樓村、張莊村),已經迅速拓展為6個,形成了一個演出服飾產業集群。在形成規模效應的同時,也帶來同質化競爭的隱憂。
雖然蘇永忠表示現在的生產能力還達不到市場的需求,不過隨著類似的企業越來越多,并且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價格戰在所難免。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蘇永忠稱已經建設農村電商人才孵化基地,面向全國招聘網店美工、營銷推廣、行情分析等高端人才,來解決人才問題。大集鎮還定期舉辦培訓班,聘請淘寶大學講師和專家前來授課,甚至連鎮政府干部人人都要開一個淘寶店,以便村民有問題時可以及時解決。
針對陳亮提出的品牌升級問題,大集鎮目前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來幫助企業進行進行品牌宣傳和營銷,并參與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創建。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淘寶村,不失為一招妙棋,在經歷過前期的野蠻式生長之后,地方政府已經看到了增長瓶頸并著手做一些工作。但如何引導產業升級轉型,謹防產業過熱,達到持續發展卻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
淘寶村的優勢在于手工制作的個性化與生產成本的低廉,而如果追求產業園區的規模化效應,會失去手工品的特點,并且短時間也無法與成熟的大廠競爭。投建產業園區會不會像其他鄉鎮地區失敗的園區一樣,占了土地,空了廠房,也是讓人擔憂。
按照大集鎮的規劃,除了要做產業園區,下一步還要做跨境電商與cosplay服飾。
這讓我想起任慶生講的一個趣事,他提到村民開淘寶店收入頗豐,一個村民買了一輛小轎車,但由于沒有駕照,于是他只在村里開。
問題是,如果在村里都沒有開溜,怎么敢開到外面去?以現在大集鎮淘寶村的生產水平,考慮進軍國外是不是早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