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為旅客指路。李文為旅客指路。
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總服務指導師光榮當選全國勞動模范。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總服務指導師光榮當選全國勞動模范。

  她把3000余個發車班次以及10000余個途經站點、車票價格熟記于心,回答旅客咨詢張口就來,檢票十多年,無一投訴;職業敏感讓她總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所在,車站遇到棘手的事,首先會想到讓她去處理……在山東交運集團濟南長途汽車總站,出身農家的李文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濟南市百佳服務明星。工作12年來,李文用得體的舉止、溫暖的語言,給成千上萬旅客帶來溫馨的乘車感受。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李文被推選為全國勞動模范。在李文的同事和領導眼中,這樣的榮譽實至名歸,李文能夠當選全國勞模,那都是干出來的。

  從農家姑娘

  到車站“講師”

  李文生于安徽合肥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先后到碼頭做過裝卸工、漆匠,抬過石頭,還在紡織廠、糧庫、服裝店等打過工。2003年,36歲的李文結束了隨軍家屬生活,成了濟南長途汽車總站的一名檢票員。

  剛到濟南長途汽車總站時,李文感到了明顯的差距,年輕的同事多數都有大專、本科學歷,計算機技能也非常熟練,而自己僅有中專學歷,記憶力也不如從前了。

  車站要求員工熟記發車班次、途經站點、規章制度等,在一次業務考試中,李文的成績不及格,這讓李文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心懷“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信念,她開始了刻苦勤勉的學習。

  別人學習一遍就能掌握的東西,李文要學習三遍五遍;別人在單位就能消化的內容,李文總會帶回家一遍一遍地溫習。為了隨時隨地記憶,李文把總站的業務知識、工作細則、服務常識等內容做成卡片,不管是炒菜時還是坐公交車時,都見縫插針地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李文將總站始發的3000余個發車班次以及10000余個途經站點、票價全部熟記于心。

  提起那段經歷,李文有種刻骨銘心的感覺。李文說,她從中悟到一條經驗,只要肯下工夫,再難記的東西也擱不住日復一日的溫習。“第二次業務考試,我就得了90分。如今,遇有客流高峰時,四五個旅客圍著問我,我也能對答如流。”2012年“五一”客流高峰到來前夕,車站請李文為車站領導班子和各科室主任作報告,分享服務旅客的心得體會。雖然之前已多次組織各科室員工開展向李文學服務活動,但請她給管理人員“講課”還是第一次,大家都學得很認真。

  2012年國慶假期,濟南長途汽車總站日發送量達11萬人次,再加上從外地來濟以及中轉的旅客,總站當天的吞吐量近20萬人次,是平時高峰期的4倍。李文和她的同事從早上4點多上崗,連續站立奮戰了16個小時,顧不上吃飯,為了不去洗手間耽誤檢票,連水也不敢多喝,一天下來,李文創下了單日檢票3000余張,并無一錯檢、漏檢的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望聞問切”,

  自創車站“服務經”

  李文如癡如醉地愛著她的檢票事業,把全部心血都拋灑在崗位上。憑著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情,李文總結出一套“望、聞、問、切”的工作法,這也是李文自創的“服務經”。

  “望”就是要用心看,服務于旅客開口之前。李文說,要想為旅客提供優質服務,就必須研究旅客的真正需求,仔細觀察旅客進入車站直至乘車離開的全過程,從中尋找提供服務的契機,最大限度滿足旅客的服務需求。李文用心觀察,總能在熙熙攘攘的客流中迅速發現最需要幫助的人。通過觀察旅客的舉止、言行來判斷旅客需要什么樣的幫助。

  “聞”就是用心聽,把旅客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聽。有的旅客由于某些原因誤乘、錯乘、漏乘班車,李文上前服務時,旅客有時對她發脾氣,李文都默默忍受著,微笑地站在一邊,耐心聽完旅客敘述,迅速分析出事情的前因后果,有針對性地提出好的建議和解決方法。

  “做好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具備好的心態。”李文說,通過換位思考,旅客的顧慮和責怪都是可以理解的,要用心去聽旅客說了什么,從正面積極處理問題。李文說,“問”就是要用心交流,發現旅客的需求,在旅客發問之前首先詢問,幫助旅客解決問題。

  “我能幫您嗎?我能為您做點什么?您看,這樣可以嗎?請問您還需要我再做點什么嗎?”這些都是李文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能給旅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是李文最高興的事。

  “切”就是要切中要點,用心做事換來旅客的滿意。李文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出門在外時人們難免會產生戒備的心理,對熱情的服務會選擇拒絕,當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找到癥結所在,才能讓旅客相信你,接受你的幫助。

  “給旅客幫助,

  那感覺特別好”

  “幾乎看不見她停下的腳步,看不見她沒有笑容的嘴角。”這是同事張希對李文的印象。

  工作和生活中的李文,微笑總是掛在臉上。李文對旅客的愛是發自內心的,她用一顆“愛心”關切著身邊的每一位旅客。濟南長途汽車總站黨委書記韓杰說,對很多人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李文有一顆真誠為旅客服務的心,只要她看到的事,不管屬不屬于自己的職責范圍,她都要管一管。有一次,一位婦女抱著一歲多的女兒從臨沂到濟南轉車去臨清,下午3點多,李文注意到這位婦女坐在候車廳座椅上直冒虛汗,孩子也哭。李文忙問她哪兒不舒服,這位婦女說,她在臨沂上車前就吃了暈車藥,在車上又吃了司機給的藥,可能是吃多了。

  李文趕緊請醫務室的醫生來,又和同事一起把婦女和孩子送到附近的省交通醫院。在醫院,李文幫著照看孩子、揉捏那位婦女發麻的手腳、墊付醫藥費。直到晚上8點多,旅客的家屬趕到醫院,李文才放心地離開。

  “那天,走在夜晚寂靜的街道上,看著天空中的彎月,心里充滿了一種說不出的滿足和欣慰。能給別人一點小幫助,感覺特別好。”李文說。

  2013年一個異常悶熱的夏日,下午4點30分左右,一位年輕母親帶著不滿周歲的孩子從臨沂來濟南轉車,由于嚴重暈車,這位母親身子扭曲,側躺在大廳的座位上,滿臉汗珠,非常痛苦。李文見狀趕忙拿來溫水,讓她喝下。10分鐘后,當李文溫和地詢問她“有沒有好些”時,女士竟然有些嘴唇發紫,四肢也開始抽搐,“不行,得抓緊送醫院。”李文趕忙喊來醫務人員、治安人員合力將生病的旅客在第一時間送到交通醫院,那時旅客已經處于昏迷狀態。李文抓緊墊付了醫藥費,讓她及時得到診治。一個半小時后,這位母親慢慢蘇醒,與家人取得聯系,因為害怕女士的病情加重,李文一直守候到晚上8點,待女士的父親趕到醫院,交代完注意事項后才離開。像這樣的經歷,在李文的服務生涯中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