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青島,海風肆意吹著,用羽絨服裹得嚴嚴實實,仍覺得刺骨的寒冷。孫福亮只穿了一件棉衣,里面是一件秋衣。他從馬路對面大步走來,扭曲著嘴巴和身子,左手臂向外翻著,顯得格外瘦弱,見到賣報的老大爺,一直咧著嘴笑。“亮亮,出去玩啊!”老大爺熱情的打招呼。
孫福亮的故事要追溯到2012年1月13日,這是他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的日子。青島當地的電視臺報道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天佑和天翔突發疾病,身處險境的故事。第二天,孫福亮來到醫院,給孩子放下滿滿一袋子零錢,全是1毛、5毛、1元的,隨后就悄悄離開了。時隔一年,孫福亮又一次出現在廣電大廈,這次,他同樣放下了一袋子零錢,里面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給王以軍捐款。
他是一個乞丐,將乞討得來的錢捐給有需要的人,人們在不知道他的名字時,都叫他“零錢哥”,還有人尊稱他為“青島義丐”,熟悉他的人都叫他“亮亮”。
賣報紙,自食其力,更有尊嚴
青島市北區城管執法局阜新路執法中隊中隊長王朝群得知孫福亮的事跡后,便萌生了為亮亮安置一處報刊攤的念頭,幫他們解決生計問題。一筆大約3000元的報刊攤轉讓費愁壞了王朝群,他把攤主請到中隊,把孫福亮的事情和中隊的幫扶計劃告訴了他,攤主也被孫福亮的故事所打動,決定將報刊攤無償轉讓給孫福亮。報刊攤有了,但卻處于風口,身體單薄的亮亮身體吃不消。許多熱心市民幫著把亮亮新建了一個報刊亭,但不符合統一標準。為了讓亮亮能夠安心舒適地賣報,王朝群又通過向上級申報,爭取到了一處嶄新報刊亭,亮亮可以在報刊亭里安心經營,避免了風雨的侵擾。
在阜新路執法中隊,幫助亮亮已經不是王朝群一個人的事情。他們每天中午給亮亮送盒飯,自己吃什么,就給亮亮吃什么。他們還幫助亮亮聯系客戶訂報紙,從源頭上增加亮亮的收入。
出租車司機趙玉平還認亮亮做了干兒子。亮亮經常去干媽家里,干媽幫他洗衣服、洗澡。在亮亮的床頭,擺著干媽的照片,亮亮說“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干媽家里”。今年10月11日,亮亮還在干媽家過了生日,“吃的牛肉水餃!”“好吃嗎?”“好吃!”亮亮笑起來,吃力的將身子后仰。
有一次,亮亮賣報紙時收到了一張假幣,周圍很多商戶都圍上來譴責給假幣的人。有人天天買報紙卻不給錢,總說“明天給”,到了第三天,亮亮仍然沒有收到賣報紙的錢,于是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隔壁商戶的阿姨。阿姨二話不說就幫亮亮把錢要了回來。阿姨說,“看了亮亮的新聞報道以后,我們周圍這些人都覺得能幫的就幫點,有時候做飯也多做點,給他帶著。要是有人欺負亮亮,我們可不答應!”
這天早晨,亮亮想吃面,我去報刊亭附近的餛飩店買了一碗牛肉面,拿到報刊亭,卻發現沒有碗。我們商量去餛飩店借一個碗。亮亮說:“去了就說‘孫福亮’!”又回到餛飩店,老板正在猶豫要不要把碗借給我,我說是給孫福亮借的,老板這才爽快地答應了。這是,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亮亮已經是青島的名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