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收入十幾塊 租的房子漏風舍不得開暖氣
冬日的凌晨四點半,天還不亮。亮亮照舊穿著咖啡色夾克鎖上了屋門,四點四十五,亮亮準時出現在報刊亭,開始“拾到拾到”。他把亭內的報紙拿到外面,擺好,用木板壓住。五點二十八分,《青島早報》送到了亮亮的報刊亭。六點,亮亮賣出了這一天的第一份報紙。
送報紙的大哥來到報刊亭都會跟亮亮聊上幾句,問問吃飯了沒有,生意怎么樣。他說,亮亮是特別好的孩子,每天那么早起床,年輕人都干不了這個工作。
孫大哥每天都在報刊亭等班車,漸漸與亮亮有了感情,經常給亮亮買點早飯,他說,“亮亮名叫孫福亮,我叫孫其亮,我們有緣!”
一個上午,亮亮賣了不到五十份報紙,外加幾盒煙和幾瓶水。11點40左右,一位城管人員給亮亮送來了午飯,亮亮打開飯盒,看到豬肉燉白菜和蒜薹,咧開嘴笑了。他右臂基本喪失了功能,只能用左手吃飯。吃完后,他將飯盒送回了阜新路執法中隊。
隨后,我們跟著亮亮來到了他的家。過馬路時,他不停地跟我們說著“看車看車”。穿過兩條狹窄的胡同,低頭躲過晾曬在外面的衣服,聞著說不清的油煙或發霉的氣味,孫福亮停在一間矮屋子前,綠色的木門上著鎖。他熟練地從口袋里掏出鑰匙,開鎖,請我們進屋。
這是一間不足十平米的屋子,屋子里有一臺電視,是亮亮家最值錢的家當,他說那是一個好心人給的,差不多每天他都要看電視到凌晨。亮亮最喜歡看的是本地新聞,電視和微博是他了解這個世界的窗口。四面墻壁已經發黃,滿是塵土。屋里有三扇窗戶,且都關不嚴實,處處漏風,還有一塊玻璃是碎的。問他冷不冷,他說:“外面不冷,屋里冷”。由于先天腦癱,他說話很吃力,說不明白的時候急得滿頭是汗,只能進行簡單的對話:
“房租每個月多少錢?”
“270”
“賣報紙能掙多少錢?”
“20左右,有時候就10塊錢”
“交了房租還能剩多少錢?”
“不剩”
“沒錢吃飯怎么辦?”
“餓著”
“家里有暖氣片,為什么不用?”
“因為電錢貴”
“每個月多少錢電錢?”
“使的話,50,不使的話,20”
“為什么要幫助別人?”
“因為別人都幫助我。”
“什么是好人?”
“不做壞事就是好人。”
“你遇到過壞人嗎?”
“遇到過”
“他們做了什么”
“說我裝的”
“當時你心里怎么想?”
“無奈”
“平時喜歡玩什么?”
“手機”
“用手機玩什么?”
“微博”
“我看到你微博轉發了很多公益的微博,你覺得轉發能幫助他們嗎?”
“能!”
“你現在還需要哪些幫助?”
“爸爸住的不好”
“還需要什么衣服?”
“棉褲”
“有什么夢想?”
“有兩個,一個是捐獻遺體,讓科學家研究我的毛病”
“另一個呢?”
“修好房子”
“喜歡乞討還是喜歡賣報紙?”
“賣報紙有尊嚴,乞討沒尊嚴。喜歡賣報紙,但是賣不多”
“哪個掙錢多?”
“乞討一天40,賣報紙一天20”
“喜歡乞討還是喜歡賣報紙?”
“賣報紙”。
亮亮已經開始學著寫字,“孫福亮”三個字寫的有模有樣,亮亮說,也是“好心人”教他的。下午賣完報紙后,亮亮喜歡去棧橋、五四廣場,費力地舉起手機,拍拍美景、海鷗。他的樂觀、堅強、簡單、善良,觸動著周圍每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