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并將為全國中小學生上一節40分鐘的“太空課”,同時,央視還準備了一個“地面課堂”,將由全國6所中學的學生為您演示“太空”實驗。
太空課堂
6月13日,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實現了自動交會對接。而女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成為中國首位“太空老師”,并將為全國中小學生上一節40分鐘的“太空課”,為大家演示、講解太空特有的現象和知識。
屆時,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走近科學》將對“太空課堂”進行電視直播。
太空騎車只能原地動
鍛煉身體,是航天員在太空的重要任務。去年神九航天員花10分鐘將天宮里的一輛“自行車”組裝好。一身藍色“運動短打”的劉洋,在景海鵬和劉旺的幫助下率先體驗了一番在太空騎自行車的滋味。
劉洋兩腳蹬車,一手扶墻,一手對著鏡頭揮手,笑臉洋溢,這是我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使用自行車功量計。而據央視消息,這輛太空自行車,即將成為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太空第一課的教具。相比地面上人們騎的自行車,這輛“自行車”要小巧得多,而且只能在原地運動,并不能騎著它繞天宮一號滿處跑。騎車時為防止飄走,航天員還要通過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車座上,也沒有把手,他們騎車時需要一手扶墻。女航天員王亞平備受期待的中國太空第一課中,這輛“自行車”將以怎樣的形式和地球上的學生見面?讓我們拭目以待。
飄浮的水如何回收
在失重環境下,水不能倒進杯子里,航天員在太空怎么喝水呢?別急,有辦法。原來航天員在太空中是用吸管喝水的,水裝在袋子里,用飲水管就可以喝到水,管子還有開關,一次喝不完就得卡住,以免水跑出來。
一旦跑出來,這些水珠不會掉在地板上,而是飄浮在空氣中,航天員不小心就會嗆到,也會影響很多儀器設備的安全。而無論是喝水,還是做實驗,抑或用水在太空洗澡,都難免把水灑出來,那怎么才能把這些飄浮的水收拾干凈?
航天員有自己的辦法,能把這些跑冒滴漏的“水球”吸干凈,具體怎么吸?答案也將在王亞平的太空課上揭曉。
航天員劉伯明參與策劃
在神十太空授課專家組中,有神七航天員劉伯明的身影。自神七飛天返回后,低調的劉伯明很少出現在公眾媒體面前。神九、神十任務中,他主要參與一些技術支持工作。
“畢竟我上過太空,可以就失重情況給他們一些建議”,劉伯明參與了神十太空授課專家組,與其他成員一起討論策劃太空授課的腳本。 據《京華時報》
地面課堂“彈簧椅”太空可測航天員體重
全國6所中學將演示“太空”實驗 楊振寧等大師將現場點評
為了配合“太空課堂”直播活動,央視還將錄制一檔“太空”實驗節目,作為“地面課堂”,在“太空課堂”的直播窗口中播出。這個“太空”實驗節目會給我們哪些驚喜呢?
據了解,該節目邀請了全國6所中學的學生,到演播廳展示各自設計的“太空”實驗,成都石室中學是西部地區的唯一代表,將參與央視17日的節目錄制,楊振寧、中國載人航天“三駕馬車”:歐陽自遠、孫家棟、欒恩杰等專家將現場指導。
成都石室中學高中物理教師,同時也是本次太空實驗的指導教師熊安國說,他們設計的太空實驗方案,是做一把能在微重力狀態下測量物體質量的“彈簧椅”,目的是為在太空中的航天員測量“體重”,該方案一經提交便獲得了節目組的青睞。
熊安國老師說:“方案大家花了一周的時間就完成了,"彈簧椅"倒是做了一個月!
這個所謂成品的“彈簧椅”,沒有靠背,沒有扶手,就是一塊加了軟墊的木板,立在一根粗壯的彈簧上面。而裝置的另一部分,是一個鞋盒大小的計時、計數的顯示器。這一“簡陋”的形象,與同學們設計方案中,有靠背、有扶手,還有安全帶的“彈簧椅”相去甚遠。
“它的形象確實跟想象的相差很遠,最后我們想,能把功能實現就已經不錯了,”喬懌凌同學回想起制作“彈簧椅”的經過,仍覺得很辛苦。
據悉,同學們在制作裝置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計其數,經過數百次的修改,換了三個版本,“彈簧椅”才最終成型。彈簧還是同學們去廠家專門定制的,整個座椅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
觀摩團豪華陣容
楊振寧(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
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
孫家棟(中科院院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總設計師)
欒恩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
馬興瑞(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
清華、北大、浙大、南科大等大學校長(或物理系主任)等。
據《天府早報》來源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