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月19日(正月初十)開始,濟南市內五區就陸續開始了“鬧元宵”系列活動。2月22日(正月十三),市中、歷城、槐蔭三區的元宵燈會也集中上演。記者探訪發現,各區響應本報“棄炮”倡議,力倡勤儉節約,放煙花不再是元宵燈會的“保留項目”。同時,很多參會單位都使用一些往年用過的花燈,有的街道辦事處花燈重復利用率達到80%。
參會單位
花燈重復利用率最高達80%
2月22日上午9:30,槐蔭區“西部新城之光”元宵燈會開始,燈區在省會文化藝術中心西側的臘山河西路。與往年不同,和鑼鼓喧天的熱鬧會場相映成輝的是正在建設中的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主體建筑,而不是團團升起的焰火。
在臘山河西路從煙臺路到興福寺路的1200米左右路段,道路東側是花燈展區。記者在現場看到,相比于往年曾出現的60米甚至百米長的大型機械花燈,今年各參會單位更多地選擇了8米至10米長的花燈造型。
中大槐樹街辦工作人員說:“從花燈制作上來說,小型花燈肯定要比大型的便宜,并且歷年來我們都是租用花燈,用完后由廠家回收,一來可以節省開支,二來也為廠家今后生產提供便利。”他表示,在小型宮燈使用上,一半來自往年使用過的燈。
據了解,不少參會單位都使用一些往年用過的花燈,青年公園街辦花燈重復利用率高達80%。南辛莊、營市街、西市場、張莊路等多個街辦也將往年用過的花燈拿出來,重新修補擦拭后重復使用,很多小型花燈則是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自己制作的。
歷城區東晨大街燈會現場也是一番熱鬧場面。“這些大型機械燈,制作、安裝、人員看守、運輸都需要費用,最便宜的要花費四五千元,貴的能達到七八萬元。”該區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花燈數量有所減少,燈會將展示來自全區各街辦、鎮、駐區企事業單位的近600盞花燈。“這些花燈展示完成后,廠家會回收,電線、配電盒等很多材料還可以重復利用。”他說。
生產廠家
嘗試將普通燈泡換成節能燈
此前,槐蔭工業園區一花燈廠相關負責人段宗慶表示,花燈用完后,會根據客戶意愿,要么廠家回收,要么客戶留用。他表示,一架新制花燈花費往往較高,有的企業會在當年用完后留下來,第二年再到廠家翻新,換一下花燈上裱糊的絲綢,或者對造型略加修改。如果只是重新裱糊一下,大約只需要新燈制作成本的30%,能節省很多費用。
記者聯系到黃河北一家花燈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李光宏介紹,不少客戶都選擇租用花燈,用完后廠家回收;第二年,廠家根據客戶意愿將部件元素融合后再次使用,至少能節省20%的成本。該企業還用飲料瓶、廢棄光盤等材料扎制花燈,既節約、環保,又融入了藝術元素。
不僅如此,這家企業今年還進行嘗試,將花燈里的普通燈泡換成了節能燈。“節能燈雖然比普通燈泡貴,但從長遠利益看,節能燈耗電低,使用壽命長,普通燈泡可能用一年就報廢了,節能燈可以用更長時間。”
李光宏表示,今年他們在趵突泉安裝了120萬元的花燈,都采用節能燈。“第一年成本肯定要高一些,但第二年、第三年就能明顯降低成本;如果成功,我們還將把這種方式推廣開。” (記者郭堯 攝 記者: 曹莫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