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地鐵的建設者,今天能乘坐自己修建的地鐵感到非常激動!”12月15日,在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通車進入倒計時之際,40名身穿工裝,頭戴安全帽的建設者試乘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安檢、乘車、觀看站內布景……這一刻,作為建設者,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和滿滿的自豪。

  四年建設歷程 建設者愛上島城

  “我畢業以后就來到青島地鐵1號線工地,一轉眼在這已經工作了四年了。”今年25歲的山東萊蕪籍現場技術員崔振口中的“這里”,指的就是中鐵二十五局施工的青島地鐵1號線2標項目,包含四個車站。他說:“四年時間,從內陸到沿海,從萊蕪炒雞到啤酒蛤蜊,感覺自己成了半個青島人,也愛上了這座城市。”

  像崔振一樣,青島地鐵1號線自2016年開工以來,全體參建人員奮戰在施工一線,揮灑青春和汗水,收獲快樂和成長。

  “剛剛駛過的流亭機場站,那是我和同事們一起奮斗的地方。”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剛剛雖然只用了短短幾分鐘,但這幾分鐘是我們用4年不間斷的努力換來的。”中鐵二十五局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經理周偉說,地鐵車站都像自己的孩子,馬上就要舉行“成人禮”,心里那種幸福和自豪感,是用語言表達不出來的。

  以科技研發解難題 獲20余項省部級以上成果

  據悉,自開工建設以來,青島地鐵集團地鐵1號線公司始終貫穿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標準施工的管理理念,抓好地鐵施工建設。

  建設過程中,建設者們以汗水解難題,攻堅克難,付出了大量心血,攻克了重重難關。

  其中,仙家寨(汽車北)站到流亭(流亭機場)站是全線最長盾構法掘進區間,全長3.06km,且穿越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白沙河,河寬約241.5m,環境風險等級極高,施工難度大。在通過該處風險源時,中國鐵建青島地鐵1號線項目總部及其施工單位加大管控力度,采取24小時值班制,多次邀請國內專家進行現場指導研判,經過努力,最終較原計劃提前10天完成掘進施工,保質保量完成施工計劃。

  此外,施工單位還先后攻克了全長499m的全線最長車站——正陽路站,富水砂層密集車站——流亭機場站等施工難題。

  其中,流亭機場站處于富水砂層,基坑開挖深度大,地下水位埋深較淺,開挖過程中基坑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極為重要,加之車站緊鄰城市主干道,管線復雜,車流密集,施工風險高、難度大。為了確保施工質量,保障工程進度,項目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多次與青島理工大學專家組商定施工方案。在增設12座降水井的基礎上,配備90臺(套)抽排水設備,累計排水達200多萬方。此項工作相當于通過人工作業構建出一圈無水層,將主體開挖區從富水砂層中剝離開來,為施工創造良性地質條件,最終順利完工。

  過程中,施工單位以科技攻關解決了一項又一項難題。其中盾構鋼纖維管片、TRD施工、SMW工法樁、冷凍法等多種施工新技術均為青島地鐵首次使用,應用成果獲得20余項省級、國家級科研技術成果,對青島乃至全國相似類型地鐵建設提供了寶貴借鑒經驗。

  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成功開通,主要連接李滄區與城陽區,并與地鐵3號線、8號線在青島北站換乘,串聯高鐵青島北站、青島汽車北站、流亭機場三大公共交通樞紐,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青島地鐵1號線北段由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中鐵二十局、十二局、二十五等單位共同建設。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