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主任,你們管委會以前的承諾算數嗎?”10月21日上午,某科技(濟南)有限公司董事長與剛剛就任的山東商河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曉東一見面,就拋出這樣的問題。
原來,該公司在商河經濟開發區投資8000萬元上了一個項目。在建設之初,開發區管委會曾與公司協商,由該公司自行平整場地,管委會口頭承諾承擔平整場地的費用。但在場地平整完成后,雙方對平整場地的高度和標準有不同的解讀:企業認為應該高于沿街道路標高,管委會認為應該低于沿街道路標高,因此就平整場地的費用認識不一致。到底該由誰承擔這部分費用?這件事已經糾結了一段時間。

“我們先到施工現場去看一下吧。”陳曉東聽后,建議說。行進途中,他與管委會此前參與洽談的多位人員進行了溝通,證實管委會確實有這樣的口頭承諾。現場的土地平整有高有低,并不完全與雙方所談的標高一致,而且因為多個建筑單體在施工,認定起來非常復雜。
“新官不能不理舊賬,”陳主任對該公司負責人說,“我們要打造誠信政府,書面的合同要執行,口頭的承諾也要遵守。但是因為口頭承諾不嚴密,雙方解讀不一致,建議還是協商解決。反正之前你們有造價清單,我們的工作人員都審過了,雙方又都在現場,你們就實事求是地報一個數吧!”
“您既然這么信守承諾,我們也不能漫天要價,”該公司副總經理稍作思考,報出了需要補償的數字,這個數字比他們此前的要求明顯要低。

“行!”陳主任一個字結束了雙方的討論。
“今后在項目洽談中一定要嚴密,盡量地采用紙質合同!”陳主任對隨行的工作人員說,“但是,以前即使口頭承諾的,我們也一定要執行!”
“我們一定會加快工程進度,盡早投產達效,回饋開發區的誠信和高效服務!”該公司董事長現場表示。
工地上響起爽朗的笑聲。新官不能不理舊賬,這次的口頭承諾,算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偉 李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