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深夜,在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8名工作人員的陪同下,4名云南籍未成年人登上了回家的列車,23點25分,隨著一聲汽笛的轟鳴,開啟了送孩子們回家的旅程。此次護送行動無論是參與人員還是護送未成年對象人數都是最多的。為了保證4名孩子安全到家,中心安排了8名工作人員在長達46個小時的護送過程當中不間斷的照顧他們。

  寒冬深夜

  身穿夏裝來求助

  11月16日晚上,淄博當天氣溫降至零度以下。當所有人正在與家人享受周末時光時,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來了兩名穿著短袖、短褲、老布鞋的男孩求助稱自己沒錢回不了家了。

  其中一名姓鄒的男孩告訴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救助服務大廳副主任周智勇,自己今年16歲,另外一名男孩姓肖,今年15歲,云南昆明人。還有一男一女兩名朋友在火車站的賓館內。隨即,周智勇通過鄒某聯系到了另外兩名同樣從云南來到淄博的15歲的王某和李某。來到救助中心后,為了避免孩子們著涼,周智勇給每個人都買了羽絨服和長衣長褲。并且安排他們吃了飯,住在了中心內。

  鄒某說:“我已經離開家快一年了,剛開始拉著一個裝滿衣服的行李箱就在昆明市里轉悠,衣服穿一件丟一件,后來干脆把行李箱也丟掉了。一個月前去了江西,一個星期前到了淄博。”而其他三人則是鄒某的朋友,聽說鄒某來了淄博后,便一起來淄博找鄒某,準備在這里打工。可來到淄博后,由于4人年紀太小,面試了很多家單位全部遭到了拒絕。而李某來淄博之前曾有1400多元的儲蓄也即將消費殆盡。無奈之下鄒某和肖某來到派出所求助,派出所的民警告訴他們救助服務中心可以幫他們回家,兩人這才來到了中心尋求幫助。

  8名工作人員護送

  46個小時輪班照顧

  將4名孩子安頓好,為了將孩子們盡快送到其父母身邊周智勇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了此事,經過周密安排,救助中心安排了8名工作人員帶著4個孩子,坐11月18日晚上的火車,將他們從淄博護送回家。

  11月18日23點25分,隨著一聲汽笛的轟鳴,開啟了送孩子們回家的旅程。在從救助中心(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到火車站的途中,孩子們一路上興奮不已,在救助車車廂里有說有笑。雖然4個孩子嘴里說不想回家,就在淄博火車站候車廳里臨上火車之前他們還口徑一致的問陪同的救助人員,他們能不能不回家。但是上了火車之后,孩子們開始湊到一起興奮的說起了自己家鄉的事,似乎忘記了上車前的想法,開始對回家充滿了憧憬。陪同的工作人員感到有些欣慰,也有些隱隱的擔憂。“孩子們的狀態過于興奮了,未成年人的想法過于活躍,是不是真的想回家也很難說,一路上一定得打起精神瞪大眼睛,照顧好這些孩子,確保把他們安全護送到家。”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護送過程中工作人員分成兩個班,不間斷的輪流值班看護照料。尤其是火車過站停車的時候,更得盯緊看好。為了讓這幾個孩子一路上吃好,救助中心專門為他們準備了面包、餅干、鹵蛋還有許多小零食。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由于15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年齡,救助中心為了讓孩子的飲食有保障,在被救助的這幾天里變著花樣的給他們做菜做飯,他們不習慣吃饅頭,廚房里就專門做米飯給他們吃,既要可口又要保證營養。

  隨著離家越來越近,孩子們的心情也變得復雜起來,他們睡的越來越少,有時候坐在床鋪上發呆,有時候出神的望著窗外。20日晚上22時30分許火車到站,在途經山東、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貴州、云南八省歷時46個小時火車4000余公里之后。云南籍的四名受助未成年人在中心八人護送小組的幫助下,安全移交于昆明市救助站工作人員。

  家庭和學校聯動

  避免孩子做叛逆事

  4名孩子年齡只有15、6歲,這個年齡應該是讀書上學的時候,為何跑出4000多公里出現在淄博的街頭,回不了家?在交談中鄒某告訴周智勇,他自己不想回家,家里人也不是不管他,而是管不了。還說在他們那邊像他這樣子的孩子很多,回家之后還會再出來。對于自己的未來,他也沒有具體的規劃,只是想混一天算一天,混到哪算哪。

  王某也告訴工作人員,他幾個月前初中剛畢業,因為父母是從事運輸行業的,所以也不太管自己,自己就跑出來打工了。而李某家中還有一個弟弟,父母對她從來不關心,因此初中剛畢業便跑出家門開始打工。而肖某家中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但是因為不想讓父母管的太多,自己就跟著朋友一起出來了。

  在此,淄博市救助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離家出走的孩子大多在15歲左右,他們正處青春發育期,既活潑好奇,又充滿叛逆心理,稍為“失管”很容易發生“出格”事件。因此,家庭和學校的教育與心理關愛尤為重要,這兩方都要和孩子多交流,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另外,工作人員也提醒市民,如果在街邊發現了流浪的未成年人,可以先撥打110報警,同時聯系救助服務中心配合民警進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