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北方賽區決賽于6月23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成功舉行。經過海選初審篩選出來的97個項目參加了北方賽區的決賽,24個項目在路演和評比中脫穎而出,將于7月參加在濟南的總決賽。來自山東煙臺的小伙劉曉鵬也積極尋求在家鄉山東發展的機會。
煙臺小伙獲獎
尋求家鄉發展機遇
劉曉鵬的老家是山東煙臺,說到這次參加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劉曉鵬表示這也是第一次參加家鄉省內城市舉辦的這種比賽,“成績不重要,關鍵在于參與。”劉曉鵬說。
而這次劉曉鵬帶來的項目“基于聲學人工智能及工業物聯網的設備預測性維護”也在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組獲得二等獎。

劉曉鵬介紹,在工業設備場景里,如果設備出現了損壞,那么整個產線都需要停產檢修,損失的數額可能從幾億到幾十億人民幣不等。如果能提前發現這些故障,把大故障變成小故障,或者直接減少小故障,就可以避免這些損失。同時還可以縮減人員數量,減小巡檢壓力,降低運營成本。
“山東是制造業大省,工業設備很多,同時山東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對設備維護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劉曉鵬說,“相信山東有很多發展機遇。”
濟南有政策優勢
是非常值得選擇的地方
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組的評審專家中國北京(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主任趙新良介紹,這次參賽選手總體水平是比較高的,其中一部分特別突出,其中不乏中關村、北大、清華的創業者,也有很多海外知名大學留學回來的博士,水平很高。

同時趙新良還對創業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創業項目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來選擇落地的條件和地域,對于一些科學研發來說,還是可以選擇中關村。
“在項目需要一定產業化的時候,我覺得濟南是一個非常值得選擇的地方。”趙新良說。濟南在承接北京部分產業轉移,以及一部分研發環節、市場環節等方面,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趙新良提到,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也設在濟南,領導重視,又具有一定的政策優勢,通過中關村孵化,濟南的培育,相信企業能夠發展的非常好。
“一方面是濟南距離北京較近,交通方便,另一方面,濟南也有一定的人才密集優勢。北京、濟南兩地的互動,應該說能給創業者提供很好的機會。”趙新良說,“既給他們帶來非常好的創業機會,也給濟南的新舊動能轉換有很大的助力。”
新增北方賽區
24獎項入圍
記者了解到,此次大賽著眼于優先支持濟南市十大千億級產業的發展,重點聚焦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醫療康養、現代高效農業等四大領域,重點引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良好的產業化前景、高精尖的人才(團隊)和項目。

相較于去年首屆創賽設立歐洲、美洲、澳洲三個賽區,今年新增亞洲和國內北方、南方三個賽區。北方賽區參賽項目突出了四個方向:一是千人、青千等雙創項目,二是國際人才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瞪羚乃至獨角獸,三是青年博士人才項目,四是外國專家創業項目。這次北方賽區共有245個國際高層次人才項目報名參賽,通過審核的208個,經過海選初審共有97個優秀項目進入決賽。最后每個領域分別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總共產生24個獎項。

正如濟南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副主任韓洪強介紹的,濟南現在正在進行“四個中心”,同時山東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濟南是“三核”之一,急需各類高層次人才助力濟南發展。濟南加大力度廣聚天下英才和科創項目,并積極創造條件為他們落地發展提供最好的政策支持和人文服務,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強的人才智力保障。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