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至22日,濟南市多個政府工作部門掛牌成立。此次機構改革,濟南市共設置黨政機構54個,其中黨委機構15個、政府工作部門39個。掛牌是機構改革中的重要環節,意味著改革后的機構已開始運轉。除此之外,三定方案也在進行最后的把關,有望在近期公布。

21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掛牌成立。22日濟南市大數據局、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濟南市農業農村局、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濟南市應急管理局、濟南市外事辦公室、濟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等正式掛牌成立。在此之前,去年12月14日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掛牌成立,去年12月26日,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掛濟南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牌子)掛牌成立。
此次機構改革,濟南市共設置黨政機構54個,其中黨委機構15個、政府工作部門39個。政府工作部門中,組建18個工作部門,重新組建2個工作部門,8個部門的職能進行優化。記者統計發現,此次機構改革,約20個政府部門需要重新掛牌或加掛牌子,有20多個不再保留的原政府部門需要摘牌。
18個新組建的政府工作部門都需要掛牌,同時不再保留的相關政府機構或辦公室則需要摘牌。
重新組建的2個政府機構雖然名稱未變,但濟南市科學技術局還需要加掛濟南市外國專家局牌子,濟南市司法局掛牌外,還需要對濟南市政府法制辦公室進行摘牌。
優化的8個政府機構多數沿用了原先的名稱,不過有的也需要調整牌子。比如,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掛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牌子。又因市物價局、市糧食局的相關職能劃入了濟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濟南市物價局、濟南市糧食局的牌子也需要摘去。再比如濟南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牌子需要調整,掛濟南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同時加掛濟南市金融工作辦公室牌子。此外,濟南市城市管理局加掛濟南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牌子,濟南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牌子則要摘去。
除此之外,黨委機構的掛牌工作也在推進。20日,濟南龍奧大廈原濟南市編辦辦公區域懸掛新牌“中共濟南市委編辦”,同時,啟用了新的印章“中共濟南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掛牌就意味著以新部門的名義來開展工作。”記者從濟南市委編辦相關工作人員了解到,近期掛牌、摘牌的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機構改革涉及的黨政機構都需要在近幾日內完成掛牌和摘牌。此外,區縣的黨政機構改革也在推進中,市中區已率先完成機構改革任務。
“自選動作”部門掛牌很快
此次掛牌的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濟南市大數據局、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去年底掛牌的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屬于此次黨政機構改革中,濟南的“自選動作”。
濟南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是濟南服務民營經濟拿出的重要舉措。民營經濟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內容繁多,需要一個部門牽頭推動,協調推進市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落實。
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則能有效促進濟南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此前,濟南市經信委下設一個副局級的物流辦公室,此次改革進一步增強了物流中心建設的力量。同時,考慮口岸和物流關系比較密切,組建濟南市口岸和物流辦公室。這也是濟南市“大強美富通”中“通”的重要內容。
濟南市大數據局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將原來經信部門有關大數據發展的職能、政府辦公廳關于電子政務的職能,以及智慧泉城建設的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一次大數據整合。而公共數據資源整合的主要目的,是打通不同行業部門之間的數據“煙囪”,推動數據資源連通,提升電子政務水平。
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集中實施原分散于多部門涉及市場準入、投資建設、城市管理、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民生保障等領域的190項行政許可及81項關聯事項。對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優化發展環境、推動濟南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三定方案正在最后把關
近日將印發
按照濟南市市級機構改革動員大會的要求,新組建機構要確保3月底前全部對外掛牌運行。記者了解到,除了掛牌和摘牌的工作外,目前涉改革機構的相關人員也在進行轉隸。“人員跟著職能走,近期都要到位。”
記者了解到,濟南市級和區縣級的機構改革同時推進,都要在3月底前完成。濟南此次機構改革的完成則需要完成5個方面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班子、牌子、章子、位置到位,印發三定方案。近期的掛牌、摘牌就是牌子到位,章子是公章,位置則是人員轉隸基本到位。三定方案則是明確部門職責、定內設機構、定人員編制。
據介紹,目前濟南機構改革的三定方案正在進行最后把關,近期有望印發。濟南市委編辦此前還專門成立專班,在外辦公,研究三定,三定方案也需要在3月底前公布。
雖然三定方案還未對外公布,但并不影響政府部門開展工作。記者了解到,此前濟南市機構改革實施意見已經對涉改革的機構職能進行了明確,三定方案則是進一步細化。比如濟南市法制辦并入濟南市司法局,立法的咨詢、文件審查等具體工作都已在開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 實習生 劉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