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昌邑的市民朋友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種藥——“ 聰明藥 ” 。
最近,有關“聰明藥”的話題在家長圈悄然流行……消息稱一名高三女生因沒法靜下心來完成物理題,媽媽就給她服用了所謂的“聰明藥”,于是學習成績在短時間內,有了大幅的提升。
而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真的有這么神奇的藥嗎 ?
高三女生田靜(化名)接過媽媽遞來的一片指甲蓋大小的白色藥片。
媽媽說這是“聰明藥”,能提升她的學習狀態。她想想不斷下滑的成績,又想想那些無論如何都沒法靜下心來完成的物理題,混著水把藥片吞了下去。

藥是媽媽給的。田靜對這種藥并不了解,也不清楚媽媽知道多少,只記得媽媽說:“有人吃了成績就變好了,你試試。”
吃了藥,攤開書,田靜的心思還是扎不到課本里。尤其是最難學的物理,做題時還是沒思路。最初,她每天早晨上學前吃一片,覺得變化不大。兩三個月后,服藥量變成了每天兩片、三片,早上出門前、晚上回家后各吃一次。田靜感覺自己的課堂專注度提高了,聽完物理課,做做練習,很容易就學會了。
服藥兩個多月后的那次月考,田靜考進了班級前十。
副作用大,會上癮
醫生:和吸毒一樣!
這藥那么厲害,孩子如果經常吃, 豈不是可以迅速“走向人生巔峰”?
當然不是!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科主任胡躍強表示:
這種所謂的“聰明藥”,真正的商品名稱叫“ 利他林 ”,“ 專注達 ”。 跟冰毒成分苯丙胺,有相似化學結構,成分差不多。越吃會越上癮,劑量也會越來越大,非常危險,切勿隨意服用。

“專注達”是一種處方藥,同時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 在醫學上該處方藥主要用于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綜合征等。
女孩的母親為什么會買這種藥呢?原來她聽說這種藥,能夠讓一個人在短時間內提升“智力”,對于正在上高三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好東西”。
服藥一個多月后,田靜開始 掉發、失眠 ,幾乎每一個夜晚都在輾轉反側中度過。
高三上學期快結束時,媽媽發現了這些異常,讓田靜停了藥。 可停藥后,她開始頭疼、惡心,渾身上下說不出的難受,課又聽不進去了,看書、做題也不 行 。
田靜沒去醫院檢查,想要說服媽媽讓自己重新吃藥,但被拒絕了。 為了吃藥,說話輕聲細語、從不跟父母吵架的田靜,開始和媽媽大聲爭吵: “當初是你給的我這個藥,現在為什么不讓我吃!”
田靜媽媽禁止田靜服藥后,田靜忍不住,自己到網上找藥、買藥。她輸入關鍵詞利他林,在某個百度貼吧一連串的帖子中看到一個QQ號,加了好友。
藥房里平均20元左右一片的“利他林”,賣家開價每片100元。第一次,田靜只買了3片,沒敢留家里的地址,讓賣家寄到了放學路上常去的文具店。
和以往的白色藥片不同,袋子里的藥是粉紅色的。回家吞下后,田靜有了頭疼、惡心等第一次服藥時沒有過的癥狀。詢問賣家時,對方說這些都是“不同生產廠家”引起的差異。
漸漸地, 她徹底離不開這種粉紅色的小藥片了, 服藥量從每天一片變成了兩片、三片,高考前一個月左右穩定在每天四片,高考當天一下吃了五片。
她開始向父母要錢買藥,編造了學校交費、外出游玩等各種理由,有時要五百,有時要一千。
高考結束后,已默認女兒服藥的田靜媽媽將孩子帶到醫院。醫生檢測后發現, 田靜行李箱中的粉紅色藥片有七成左右苯丙胺類物質。也就是說,那根本不是“聰明藥”,而是亞甲雙氧甲基安非他命,俗稱搖頭丸。

聰明反被聰明誤
“世上沒有后悔藥,同樣,也沒有聰明藥。”醫生表示,所謂的“聰明藥”,利他林(哌醋甲酯)是中樞興奮藥,一般在治療注意力缺陷綜合征(ADHD,即多動癥)時,會用來提高注意力。由于人們認識上的誤區,把這種藥物當成了所謂的“聰明藥”,認為吃了能夠提升記憶力,提高學習成績, 但這類藥物有一定的成癮性,早已被衛生行政部門列入了第一類精神藥品名單, 是受到嚴格管理的處方藥,在藥店都不能公開出售, 但 一些人通過網絡非法渠道購入,殊不知這類藥物有很大副作用。

服用藥物一定要遵循醫囑,決不能擅自用藥,尤其是高風險的精神藥品!
學習沒有捷徑, 這些藥物絕對弊大于利!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提醒更多的家長!
(昌邑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