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營出臺了《關于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2017年9月底前,不僅是政府辦的公立醫院,國有企業、高校及軍隊開辦的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建立起價格動態補償機制。據悉,這是全省第一個醫療服務價格機制改革的指導性文件。

  長期以來,東營市醫療機構的舉辦主體多元,公立、民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公立醫療機構舉辦主體也很復雜,除各級政府舉辦的以外,國有企業及高校也舉辦一批醫療機構。新一輪醫改啟動后,東營市政府辦的10家公立醫療機構已于2012年陸續取消藥品加成,但其他主體舉辦的公立醫療機構一直延續以往的做法,成了取消藥品加成政策的“盲區”,造成市域內醫療機構之間、患者之間就醫成本的不平衡,影響了東營市醫療資源效率的正常發揮。

  據東營市醫改辦主任衣淑珍介紹,《實施意見》的主要亮點是推進了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特需醫療服務及其他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同時嚴格控制特需醫療服務規模,提供特需醫療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項目的10%;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落實市場調節價政策。

  同時,《實施意見》逐步理順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2017年9月底前,全市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建立起價格動態補償機制,因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收入,80%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補償,10%分別由政府(政府辦公立醫療機構)和主辦單位(非政府辦公立醫療機構)補償,其余部分通過醫療機構加強核算、節約成本解決。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呂增霞 聶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