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周邊余熱引入城區,以緩解市區煤炭削減壓力,濟南“外熱入濟”繼從華電章丘發電有限公司成功引熱之后,又有新進展。
26日,經濟導報記者從濟南市“外熱入濟”工程推進會及相關部門了解到,濟南市將于5月5日前完成長距離供熱公司的組建,實施“外熱入濟”項目,今年供暖季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設,濟南西城居民有望于今冬用上由信發集團茌平信源電廠及郝集電廠輸送的2000萬平方米熱源。
據了解,隸屬于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的濟南熱電有限公司和濟南熱力有限公司,是濟南最大的兩家供暖企業,負擔著全市80%以上的供熱面積。業內人士認為,將外地余熱引入,在為濟南削減煤炭消費量的同時,也有望為供熱領域引入競爭,推進供熱領域的市場化。

途經三市 年內供熱
據悉,按照濟南市政府常務會議確定的方案,上述長距離供熱公司由濟南能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出資30%,濟南熱電有限公司出資28%,信發集團出資28%,山東至盟出資9%,琦泉熱電出資5%。
“由濟南能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負責公司組建工作,確保5月初前人員、資金到位,開展相關工作,推進施工、設備招標,做好開工建設的前期準備,全力以赴完成年內供熱目標。”濟南市發改委副主任、市“外熱入濟”項目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外熱辦”)主任姬鋒表示。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按照濟南西部熱網規劃實施方案,該工程已經完成招投標,計劃將余(廢)熱力管道從上述電廠引出,途經德州市齊河縣、濟南市長清區,最終到達濟南市市中區陡溝街道辦事處鄭莊村,并在終點處建設中繼泵站,接入市政管網,承擔起濟南西部地區的供熱需求。其中,聊城市線路長22公里,德州市線路長27公里。
由于途經聊城、德州、濟南三市,姬鋒透露,在項目申報審批以及工程實施過程中,濟南市都需要德州、聊城兩市的支持與配合。“特別是德州市齊河縣境內胡官屯鎮要求對線路方案進行調整,為此線路將增加了近3公里,投資增加近2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在今年1月印發的《2017年度市級重點項目安排》中公布了今年240個市級重點項目,其中提到該項“外熱入濟”工程的建設內容———“新建由信源電廠、郝集電廠長輸管網出口至濟南市西部長輸熱網管線63千米、3座中繼泵站及穿黃隧道等配套設施”。
考慮到長輸管網建設要跨越三市,后期運營中市場的諸多不可預見因素,都會對該項目的安全可靠運營產生影響。為保證末端居民受熱價格在政府的主導下相對穩定,濟南市外熱辦建議政府同步研究出臺支持、穩定“外熱入濟”項目的財政政策。
此外,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茌平“外熱入濟”項目總投資47.9114億元,2017年投資15億元,2019年3月竣工。
章丘項目小試牛刀
其實,“外熱入濟”濟南市已在華電章丘項目上小試牛刀。
“熱源自章丘發電有限公司引出后,經S102省道、機場路、世紀大道一直綿延至這里。”26日,站在濟南市工業南路上,濟南熱力有限公司長輸管網項目部主任姜大偉向東指去。他對經濟導報記者透露,作為“外熱入濟”的首個項目,這條全長38.3公里的管線已經運行了一年多,滿足了工業南路沿線以及東部城區居民1003萬平方米的冬季供熱需求。
“遠距離輸熱,最需要解決的是熱損耗的問題。”山東省環境科學院大氣所主任楊新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對此,姜大偉介紹,在項目建設時就通過預制保溫管道、采取無補償直埋技術等,將熱損耗降到最小,并在唐冶熱源廠處加設一處中繼泵站,用于補給壓力和巡檢。“90多度的熱水從章丘電廠引出后,經過38.3公里的管線到達末端,也就降低一兩度。”
該項目經濟性如何?姜大偉表示,如果不考慮前期管線建設的一次性投入,單就從章丘電廠購買余熱的成本來看,相比自己燒鍋爐供熱要低一些。
目前,章丘余熱引入城區項目仍在擴建中。“章丘電廠仍有余熱未被完全利用,我們將在工業北路上新增一條管線,還將在濟鋼片區加設一處中繼泵站。”濟南市熱力有限公司總工辦副主任王志鵬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濟南為啥要“借暖”
據了解,此次從茌平信發集團“引熱”,可以滿足未來2020年到2030年濟南市區新增供暖1億多平方米的需求。一期工程提供20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至2020年提供8000萬平方米,通過調峰滿足1億平方米供熱需求。
除了從聊城“借暖”滿足西部城區需求,濟南“外熱入濟”藍圖還規劃了另外一條線———將鄒平魏橋集團的余熱引入。“這條線主要供給東部城區。”姜大偉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數據顯示,目前濟南市城區集中供熱面積約為1.12億平方米,但還有3800萬平方米面積未加入集中供暖。根據預測,到2020年濟南供熱需求將達到2億平方米,到2030年達到3億平方米,未來城區的熱需求缺口將越來越大。
更重要的是能源結構調整和環保治理的壓力,按照省政府要求,2017年濟南煤炭消費量要比2012年減少130萬噸。
據初步測算,“外熱入濟”成功實施后,每年可實現減少煤炭消費33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2萬噸、氮氧化物排放2萬噸、煙塵排放約0.8萬噸。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海波表示,“外熱入濟”項目是治污、減排的民心工程,對改善濟南大氣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經濟導報 記者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