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動機轟鳴如雷,氣流翻涌,一架直升機懸停十多米高空,驟然間艙門打開,一隊特戰(zhàn)員沿繩索從天而降。“快!更快!再快!”使命必達,無懼艱險。這是武警山東總隊直升機大隊的日常。搶險救災救援、反恐維穩(wěn)、打擊犯罪……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這群武警子弟兵乘著直升機穿云破霧而來的身影。


天降神兵
10米高空1秒降落
“轟隆隆轟隆隆……”22日,巨大的轟鳴聲刺破傍晚的寧靜,三臺渦軸發(fā)動機全力運作,六片主槳葉和尾翼5葉尾槳在空中高頻旋轉,氣流翻涌,近處地面上的草皮也被攪出一波又一波的波浪。
往上看,一臺直升機正懸停在離地十幾米的空中。“呼——”半空中,側艙門忽然打開,繩索拋下,一名頭戴凱夫拉頭盔、身著綠色迷彩、穿防彈背心的武警特戰(zhàn)員沿繩索從天而降,迅疾如一道閃電,照亮黃昏的天空。一個接一個,電光火石般,十幾秒的時間,9名特戰(zhàn)員已完成索降著陸,呈扇形排開,單膝跪地,手托鋼槍,目光如鷹隼瞄準前方狙擊目標。完成人員輸送后,這臺直升機如大雁展翅,緩緩升高,飛向遠方天際。

這是武警山東總隊直升機大隊在濟南的一次日常訓練。年輕矯健的武警特戰(zhàn)員們經由直升機快速運輸至目的地,完成保家衛(wèi)國的一次又一次使命。這支組建于2011年末的直升機大隊是武警部隊全國七支直升機大隊之一,坐標濟南,主要擔負華東六省一市反恐維穩(wěn)、搶險救災救援、支援軍隊防衛(wèi)作戰(zhàn)和配合公安機關打擊嚴重暴力犯罪等任務。
“快!快!快!”直升機大隊接到命令后,半小時就可整裝出發(fā)。以素有“空中拖拉機”之稱的“直-8”直升機為例,機長23米,最大起飛重量可達13噸,載員39人,最大平飛時速272千米,無需跋山涉水,即刻起飛,濟青一個半小時直達。航程800千米,可連續(xù)飛行4小時。
搶險救災
到處都有他們
搶險、救災、反恐、打擊犯罪……哪里有需要,這隊齊魯雄鷹就飛往哪里。為了最快抵達現(xiàn)場,特戰(zhàn)員和飛行員一樣不遺余力。光是下機,就有好幾種下法。

“剛才我們練習的是索降,主要用于在樓頂作戰(zhàn),快速投送特戰(zhàn)隊員。要求就一個字,快!”武警特戰(zhàn)員左益翔說,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除了從10-15米高處索降,還有直升機2米懸停,特戰(zhàn)員在保證安全情況下直接往下跳;直升機掠地時特戰(zhàn)員小速度跳降,這種下法對地形要求很嚴格,特戰(zhàn)員跳下地面后必須立刻前滾翻卸去沖擊力。
使命必達,時刻準備。特戰(zhàn)員平均每天訓練至少8小時,攀登、搏擊、體能、特種戰(zhàn)術訓練、人機結合等都是日常訓練課目。能成為特戰(zhàn)員的都是出色的精英,平均身高1.8米以上,不但體能好、素質高,射擊也要達到優(yōu)秀水平,5發(fā)子彈要打45環(huán)以上。
2014年,在正式列裝不到一年時間里,這支隊伍就實現(xiàn)了首次參與警地多種力量聯(lián)合演練、首次跨省遠程空中機動、首次赴外省區(qū)執(zhí)行任務、首次執(zhí)行樓頂索降救援任務、首次執(zhí)行水上救援任務、首次執(zhí)行直升機外吊掛任務,創(chuàng)造了武警直升機部隊“跨區(qū)機動最遠、運載人員最多、起飛重量最大、飛行高度最高”四項紀錄。
經過五年多的訓練,山東武警總隊直升機大隊已經形成一支具備戰(zhàn)斗力的飛行員隊伍,平均年齡35歲。其中最資深的“王牌飛行員”孟繁軍飛行時間超過5000小時,20多年飛行員生涯,執(zhí)行過上百次任務。孟繁軍也是這支直升機大隊的大隊長。98抗洪,有他;汶川地震救災,有他;奧運安保,也有他。
“1998年抗洪時,天氣不好,飛行更難了;地標也完全改變,大水把城區(qū)全淹了,道路等參考點都受影響,也給領航造成難度。”孟繁軍說,當年他的一名戰(zhàn)友在抗洪救災中犧牲,讓他感觸頗深,卻從未改變初心。2008年汶川救災,他在一線,為了提高警惕性,晚上休息把酒瓶子倒吊放在桌上,一有聲響就能立刻反應。“對飛行員來說,安全是最要繃緊的弦。”曾經一次海上訓練,飛機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必須緊急迫降,他一分鐘完成從800多米高空落地。“要是遲個兩分鐘落地,我就不能站在這兒了。”
直升機都是“定制款”
艙門機槍一分鐘200發(fā)
如果說“直-8”是矯健的大雁,“直-9”就是輕靈的海燕。比起最大起飛重量可達13噸的“直-8”,“直-9”最大起飛重量只有4.25噸,裝有兩臺渦軸-8發(fā)動機,載員更少,卻更快、飛得更遠。據(jù)介紹,直-9飛行高度0-6000米,最大航速可達324千米/小時,飛行半徑900千米,最大航時3.5小時。
直升機飛行時,除了機長、副駕駛兩名飛行員外,機上必須配備一名空中機械師,隨時應對飛機突發(fā)情況。趙曰洋就是一名空中機械師,他告訴記者,為了適應執(zhí)行巡邏、搜索、救援等任務的需要,這些直升機都是武警“定制款”,安了不少“酷炫”的特殊裝置。
比如飛機的“黑鼻頭”,內有氣象雷達,可在空中觀測山地、城市、森林氣象,隨時探測前方是否有危險天氣。飛機前輪旁有光電偵察裝置,如同一個航空照相機+攝像機,可在高度1000米、直線距離100公里內鎖定3×3米大小的目標拍攝,并對指揮中心進行圖像動態(tài)靜態(tài)傳輸。兩盞搜索燈可用于夜間對地面搜索救援,可閃光、聚光,燈光照射距離可達500米,適用于夜間營救抓捕。
機上還有艙門機槍,每分鐘可發(fā)射200余發(fā)子彈。高音喇叭可播放喊話警報,起到威懾作用。此外機上還有警用電臺,直升機可成為“空中指揮臺”。“如果進行樓頂救援,咱們的直升機輪子接地,重量卻不會壓在樓頂,對房屋影響很小。”趙曰洋說。
(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廖雯穎 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戴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