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省、市兩會到全國兩會,多城爭建國家中心城市的新聞頻上頭條,甚至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先是在2016年9月25日這天,媒體報道鄭州、長沙、沈陽三市的領導同時亮出了各自的口號;隨后在2017年2月6日,在山東省兩會上,不僅時任青島市長張新起呼吁“創造條件支持青島加快發展,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也直言“鄭州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刺激”。

  那么,讓這么多地方大員心急火燎的“國家中心城市”,究竟還剩幾個名額?一旦入圍,給這座城市和老百姓又能帶來啥好處?GDP全國第三的山東會有一個名額嗎?請看爆三樣(ID:sdbaosanyang)的樣哥帶來最新消息。

  (藍色標示為最初的5個國家中心城市。)

  還剩4張船票?

  在看最新進展前,咱先看看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國家中心城市處于城鎮體系的最高層級,是綜合實力強、輻射能力大的城市,是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是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城市。這么多高大上的詞語堆砌,帥死了。難怪這么多城市都想要坐上這個位置。

  早在2010年2月,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這5個城市最先入圍。在沉寂了6年后,2016年5月和12月,成都、武漢和鄭州先后獲批入圍的消息,讓周邊許多同級別的城市著急了。樣哥注意到,國家中心城市共有10個的說法,起源于住建部聯合多個部委推進、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編制的新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其中提出計劃構建“十百千萬”的城市體系,即10個全球與國家中心城市、100個國家特色城市、1000個中小城市、10000個特色鎮。

  而據《中國經濟周刊》爆料,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是12個的可能比較大。有知情者解讀稱,北京和上海被定位為全球城市,同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所以可能是一個“2+10”的方案,即除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全球城市,還有10個國家中心城市。這讓很多地方炸開了鍋:還剩4個?再不上車就來不及了!

  全國主要人口規模一億左右的城鎮密集地區(圖片源自澎湃新聞,清華大學龍瀛制圖)

  最近,從省、市兩會到全國兩會,多城爭建國家中心城市的新聞頻上頭條,甚至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先是在2016年9月25日這天,媒體報道鄭州、長沙、沈陽三市的領導同時亮出了各自的口號;隨后在2017年2月6日,在山東省兩會上,不僅時任青島市長張新起呼吁“創造條件支持青島加快發展,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也直言“鄭州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刺激”。

  那么,讓這么多地方大員心急火燎的“國家中心城市”,究竟還剩幾個名額?一旦入圍,給這座城市和老百姓又能帶來啥好處?GDP全國第三的山東會有一個名額嗎?請看爆三樣(ID:sdbaosanyang)的樣哥帶來最新消息。


  (藍色標示為最初的5個國家中心城市。)   (藍色標示為最初的5個國家中心城市。)

  還剩4張船票?

  在看最新進展前,咱先看看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國家中心城市處于城鎮體系的最高層級,是綜合實力強、輻射能力大的城市,是全國性或區域性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對外交往中心,是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城市。這么多高大上的詞語堆砌,帥死了。難怪這么多城市都想要坐上這個位置。

  早在2010年2月,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這5個城市最先入圍。在沉寂了6年后,2016年5月和12月,成都、武漢和鄭州先后獲批入圍的消息,讓周邊許多同級別的城市著急了。樣哥注意到,國家中心城市共有10個的說法,起源于住建部聯合多個部委推進、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編制的新版《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其中提出計劃構建“十百千萬”的城市體系,即10個全球與國家中心城市、100個國家特色城市、1000個中小城市、10000個特色鎮。

  而據《中國經濟周刊》爆料,國家中心城市的數量是12個的可能比較大。有知情者解讀稱,北京和上海被定位為全球城市,同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所以可能是一個“2+10”的方案,即除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全球城市,還有10個國家中心城市。這讓很多地方炸開了鍋:還剩4個?再不上車就來不及了!


  全國主要人口規模一億左右的城鎮密集地區(圖片源自澎湃新聞,清華大學龍瀛制圖)   全國主要人口規模一億左右的城鎮密集地區(圖片源自澎湃新聞,清華大學龍瀛制圖)

  關老百姓啥事?

  這么多地方都在舉全省之力積極爭取,“國家中心城市”帶來的紅利不言而喻。就像改革開放前的深圳只是個小漁村,1980年獲批特區后,如今的深圳已跟北京、上海、廣州并稱“北上廣深”。一旦確認為國家中心城市,除了對城市的品牌來說是一次“加冕”。在國家一些大的改革開放創新舉措方面,在具有戰略意義和引領意義的先行先試部署上,國家中心城市可能會得到優先的考慮,比如空港經濟試驗區、自由貿易區等。另外,在土地指標、城市體量、人口規劃、各項政策方面,或許也會得到照顧傾斜。

  有了這些優勢,城市在經濟發展、項目爭奪、人才吸引、資金流向上,也就更有潛力。而對于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來說,這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優的教育、醫療和交通等公共服務配置,當然最為明顯的或許還是房子的升值預期。

  樣哥注意到,近期,山東省政府批復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也明確提出,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誰更有戲?   誰更有戲?

  樣哥發現,在目前眾多版本的解讀中,經濟總量、人口、區域輻射和物流樞紐成為被提及最多的幾個指標。據人民日報的最新數據,中國有12個城市的GDP躋身“萬億俱樂部”,在已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的8個市中,除鄭州外,其余7個全部都在里面;在人口方面,無論是2015年人口已達937萬的鄭州,還是人口早過千萬的武漢,入選者大都是“千萬人口俱樂部”級別。

  而在區域輻射方面,疊加更為明顯,目前有七大國家級城市群: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成渝、哈長、中原。而目前入選國家中心城市的這8個恰好都位于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廣州位于東部,重慶和成都位于西南,武漢和鄭州則填補了中部的空缺。

  從區域上看,貌似還缺東北(例如遼寧)和西北(西安),但也有專家提出,山東省一個省的人口接近一億,經濟體量全國排名第三,沒個國家中心城市好像缺點啥。樣哥注意到,似乎是要提升區域內城市群的級別,在今年山東省兩會上,山東明確提出要加快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在《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濟南和青島被明確為“雙核”。其中,青島去年剛晉級“萬億俱樂部”,2015年人口已超900萬;而濟南雖在GDP和人口方面略微遜色,但其地處省會,在物流運輸和科研方面擁有諸多優勢。

  目前誰是最大競爭對手?近日,青島市發改委主任朱培吉雖沒直接點名,但向媒體透露說,“比如國家要振興東北,所以人家(沈陽)也有人家的優勢。從國家布局上來講,國家也要考慮這方面的政策因素。包括南方的城市南京競爭也是很激烈,南京也是去年和青島一起進入萬億GDP行列。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國家要出一個規劃。從整體的布局上,確定一些中心城市,可能不會像鄭州、武漢這樣單個批復。”

  (本文部分內容源自《中國經濟周刊》、半島網等媒體報道,轉載請注明來源并轉載包括二維碼在內的所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