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曲阜市文物局全面啟動孔府檔案散檔整理工作。

  孔府檔案散檔包括襲封襲官、朝廷政治、林廟管理、租稅、祀典、文書、庶務等14個類別,約計5萬件,數量龐大,較為零散,保存環境不佳,存在不同程度紙張老化、殘損、褶皺、污漬、蟲蛀等病害現象。為全面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改善孔府散檔保存條件,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利用好孔府檔案這一珍貴的傳世家族史料,曲阜市文物局克服重重困難,組織開展了孔府檔案散檔整理工作,對館藏可移動文物普查隊伍重新劃分,抽調相關技術人員成立散檔整理普查組,充實檔案整理力量。組織高校專業學生志愿參與普查工作,購置微機、相機、硬盤、桌案等相關設備,全面服務散檔整理工作。局領導每半月調度一次,局長辦公會每月召開一次,專題研究文物普查及散檔整理工作進程,并經常性、不定期的深入現場,實地指導解決普查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散檔整理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參與孔府檔案散檔整理的8名工作人員在2名專家的帶領下,通過檔案編目整理、破損檔案托裱、檔案拍照數據錄入上傳、檔案匯編成卷歸檔四個步驟,嚴格按照選取檔案、識讀檔案內容、編出檔案目錄、標識檔案年代、確定檔案件數、確定檔案頁數、拍照、錄入電腦、編號、匯編成卷等一系列程序,目前已整理完成散檔419件,其中文書類254件,銀票類145件,宗族類20件。

  孔府檔案起于明嘉慶十三年(1534年),止于1948年。檔案數量9000余卷,約25萬件,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宗族等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孔府檔案是中國最大家族遺存的、系統地反映一個家族活動的歷史記錄,以其時間長、數量多、內涵豐富、歷史久遠而成為中國著名的私家檔案,是研究中國封建社會宗法制度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四百余年間的歷史面貌,是非常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曲阜市文物局 孟芬芬 于艷龍  441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