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出臺《關于推進縣(市、區)域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要求用3至5年時間實現縣(市、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制度化、常態化,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省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基本均衡的目標。昨天,記者第一時間就教師“縣管校聘”、教師校長輪崗進行了采訪。 

  【教師交流】優秀教師將跨校交換

  意見規定:城鎮學校、省市規范化學校、已聘高中級教師職務達到或超過崗位設置結構比例的學校,每學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于應交流教師總數的10%,其中初級中學高級教師、小學高中級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師總數的20%,特級教師、名師名校長、教學能手和縣級以上優秀教師等要占一定比例。

  【職稱評定】評高級特級交流不少于1年

  意見規定:城鎮學校交流到農村學校的教師,交流時間一般不少于3年,校長每次交流的年限原則上不少于一屆。將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經歷作為申報評審高級教師職稱、正高級教師職稱和評選特級教師的必備條件。

  【校長輪崗】校長同校連任不超兩屆

  意見規定:按照《山東省教育廳等4部門關于推進縣(市區)域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校長交流輪崗人員范圍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校長、副校長。校長、副校長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職一般不超過2屆(每屆任期一般3-5年)。

  【馬上就訪】濟南2089名老師已參與交流輪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1年9月,濟南市高中特級教師、名優教師、教學能手實行跨校交換,2013年,濟南市擴大名師交換覆蓋面,將獲得市級榮譽的名師納入跨校交換范圍,教師交流在2014年進一步擴大規模,獲得市級榮譽稱號的優秀教師全面跨校交換。實行教師跨校交流后,所謂老牌名校的諸多好老師已經不在校內了,都交流到其他學校了。

  按照要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所屬公辦中小學校、教研室、電化教育機構中,凡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50周歲以下,在同一所學校工作滿6年的教師,原則上都要分批進行異校交流輪崗。各縣(市)區每學年實際交流的教師比例應控制在符合交流條件的教師總數的10%-15%。去年秋季開學,全市共有2089名教師參加了交流輪崗。

  【馬上就訪】交流期間人事關系 教育行政部門據情況確定

  去年7月,濟南市教育局下發《進一步推進教師交流輪崗下發意見》,縣(市)區屬公辦中小學教師,原則上都要分批進行異校交流輪崗。

  教師交流輪崗時限一般為一至三學年。交流輪崗期間人事關系是否變動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情況自行確定。另外,自明年起,凡符合交流輪崗條件的人員,評選特級教師和市級及以上模范、名師以及申報高一級職稱的,必須具備異校交流輪崗一年以上的經歷。教師評聘也要在同等條件下,把交流輪崗經歷和業績作為優先考慮的依據。

  【馬上就訪】部分校長已進行跨校交換

  2013年4月,市中區教育局在全市率先推出“集團化辦學”模式,目前,在市中區的各大教育集團內,普通教師的交流已成常態,根據實際情況要進行1-2年的交流。校領導也都實現跨校交換。“比如,館驛街小學隸屬舜耕教育集團,舜耕小學就派了一名副校長到館驛街分管具體工作。育秀中學隸屬育英教育集團,育英中學的一名副校長就在育秀中學擔任執行校長,學校大小事務都分管,但他的編制不變,也沒有具體的交流期限。”市中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濟南市其他區中小學的的部分校長也已輪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