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濟南市舉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突出貢獻專家”(以下簡稱“特貼”“突貢”)證書頒發儀式暨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座談會,11位“特貼”專家和4位“突貢”專家被授予證書。

  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此次新入選的11位“特貼”專家和4位“突貢”專家來自教育、工程、衛生、文化和社會科學研究等各行業、各領域第一線。

  看看這些專家

  牛在哪兒衛生領域

  朱薇薇:女,1962年8月生,現任濟南市中心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新入選的“特貼”專家。

  汪運山:男,1962年7月生,現任濟南市中心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先后主持或承擔了國家“973”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十一五”專項基金等10項課題。新入選的“特貼”專家。

  韓凱:男,1964年6月生,現任章丘市人民醫院院長、書記、副主任醫師。2011年至今,實施了藥品零差率銷售、抗生素管理、三升三降等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新入選的“特貼”專家。

  盛振文:男,1965年5月生,現任山東協和學院董事長、院長、教授。由他擔任主任委員編寫的《中西醫臨床醫學高職高專系列教材》(共18冊),填補了我國高校該領域教材建設的空白。新入選的“特貼”專家。

  范傳文:男,1969年3月生,現任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制藥研究院副院長、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在培美曲塞二鈉的研究中,獲得了使用幾個全新中間體合成培美曲塞二鈉的工藝路線。新入選“省突貢”專家。

  逄曙光:女,1966年2月生,現任濟南市中心醫院主任醫師、山東大學教授。新入選“省突貢”專家。工程領域

  劉元琦:男,1963年3月生,現任山東同圓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設計總監、總建筑師,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新入選的“特貼”專家。

  申作偉:男,1963年4月生,現任山東大衛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新入選的“特貼”專家。

  孫韶華:女,1966年9月生,現任濟南市供排水監測中心副主任、工會主席、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主持完成的“臭氧化浮濾池凈化工藝研究”項目、“受污染引黃水庫水凈化處理關鍵技術裝備研究與示范工程”項目、“多層次高靈敏飲用水水質檢測關鍵技術及集成應用”項目均獲獎。新入選的“特貼”專家。文化領域

  李慶杰:男,1967年1月生,現任職濟南市文學創作研究室,濟南市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學高級教師。曾七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中國畫展。新入選的“特貼”專家。

  于鶴詠:男,1958年3月生,現任濟南市京劇院院長,一級舞美設計師。2013年,新編京劇《項羽》榮獲第十四屆“文華大獎特別獎”。新入選的“特貼”專家。教育領域

  申培軒:男,1965年12月生,現任濟南職業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11篇被《新華文摘》、《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全文轉載,研究觀點被引用260多次。新入選的“特貼”專家。社科領域

  張志剛:男,1957年2月生,現任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開創了中國機床出口國外高端市場的先河。新入選的“特貼”專家。

  張戰朝:男,1964年12月生,現任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此次新入選“省突貢”專家。

  黃寧:男,1971年1月生,現任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工程技術應用研究員。此次新入選“省突貢”專家。相關新聞

  濟南每次入選不過十來人

  “特貼”含金量

  響當當

  濟南累計160人獲“特貼”榮譽

  記者從市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了解到,濟南市累計已有160人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31人獲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據悉,從1990年起,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開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選拔工作,由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及證書,每兩年選拔一次。

  首批“特貼”專家每月獎100元

  據相關人士介紹,濟南市從1991年開始“特貼”專家評選工作,首批獲獎的只有3人,當時對“特貼”專家的獎勵是每人每月100元。2000年以后,調整為每位“特貼”專家由國家一次性發給2萬元,免征個人所得稅。對1995年以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人員,仍按月發放政府特殊津貼。

  “2000年以來至2008年,每兩年選拔出的‘特貼’專家由兩三人增加到七八人。2010年和2012年分別有9人獲獎,2014年達到11人。”相關人士說,“特貼”專家由各市推薦后,最終由國務院選評,雖然評選是一次性的,但專家們可以終身享受榮譽。

  “突貢”專家可獲6萬元獎勵

  “突貢”榮譽的含金量也非常高。和“特貼”不同,“突貢”專家的年齡需在50周歲以下,而且獎項有5年的“管理期”。過了5年期限,需再次申請,得到這一獎項的專家,可拿到6萬元的獎勵,分5年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