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中,一進臘月,便聞到濃濃的年味了,在家鄉流傳著“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俗語,稱“臘八”這一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只要在這天喝了臘八粥,就不會凍傷手腳。在天寒地凍的時節,對于我們鄉下孩子來說,最渴望的就是能吃上那碗濃郁香甜的臘八粥暖身。
每到“臘八”前一天,母親就會將倉囤里存放的豇豆、大棗、紅豆、花生等各種雜糧倒進簸箕,母親邊挑選邊說:“臘八、臘八就是要湊齊八樣五谷雜糧混合做為好,冬季全家人吃上這樣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暖身子,又有營養!蹦赣H細心將五谷淘洗干凈,該泡的泡,該洗的洗,這樣泡到第二天,糧米就會更亮鼓、圓潤。母親說這樣既能省柴火,粥又好熟。
“臘八”這天,天剛蒙蒙亮,母親便開始忙碌,燃起土灶,她先把不易煮爛的豆類下鍋,用玉米秸大火煮開,待它們煮的差不多火候了,再加入比較易爛的雜糧。粥沸騰后,便換用棉花秸做燃料改成小火,我搬個小板凳坐在灶前幫忙添柴火。灶里紅色的火苗一伸一縮地舔著鍋底,鍋里的水汽便打著旋上升,火光把母親和我的臉照得紅彤彤的。聽著鍋內咕嚕咕嚕的聲音像在歡聲歌唱,粥的香氣和廚房的煙味交融在一起,飄滿了屋子,饞得我已無心玩耍,只有傻等著那香噴噴的粥出鍋了。隨著灶膛里最后一束火苗緩緩地熄滅,香噴噴的臘八粥就熬好了。揭開鍋蓋,鍋里的臘八粥顏色多彩,紅豆、花生、小米、和剛放進去的菠菜葉,紅白黃綠交相浸染、相得益彰,未嘗其味,色已奪人。性急的我抗拒不了那種誘惑的味道,迫不及待地搶過母親盛出的第一碗,端起飯碗,顧不得燙,猛一口下去,母親喊著:晾晾再吃、別燙著!可我哪里舍得放下碗,嘴里含著燙嘴的臘八粥,嘶溜嘶溜,清香瞬間溢滿舌尖,直到喝得我小臉通紅,肚皮溜圓,嘴角還留著粥渣就去找小伙伴玩耍了,那時候,我們幾個玩伴湊在一起,第一件事就是吹噓自己家的臘八粥多么好吃。
白駒過隙,童年時光一晃過去了,如今人們熬制臘八粥再也不是“臘八”節的專利了,街面上粥屋的粥種類繁多,數不勝數,F在想喝粥,隨時可以用糯米加上紅棗、花生等熬制,可是我怎么也難品出母親當年做的臘八粥那份味道了。兒時的臘八粥,滋味醇厚、濃香四溢,而且連帶著年的感覺,它是寒冬里農民心中一份濃濃的溫暖,是農家孩子掰著手指掐算日子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