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12
7
8
9
10
11
臘汁肉夾饃
第一步:燉肉
材料:連皮帶骨五花肉2根(買不到帶骨的也一定要帶皮的)
老湯(沒有,自己調制一個替代品):生抽50g,老抽20g,蠔油20g,五香粉1小勺,鹽適量,雞精適量,水適量
香料:桂皮1段,八角2個,丁香2個,草果2個,白芷一片,花椒15粒,茴香15粒,香砂2個,香葉3片,豆蔻2個(請市場上的小販幫忙配的,好多我都不認得)
調味料:蔥姜適量,料酒適量,冰糖50g,鹽適量
做法:
1、連骨帶皮五花肉洗凈,各切成兩段;
2、涼水入鍋,中小火煮開,保持沸騰2分鐘左右,撈出用不燙手的熱水沖洗干凈;
3、燉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約沒過肉就行;加入老湯調料,煮開,保持沸騰5分鐘;
4、香料裝進茶包袋;
5、蔥姜切大塊兒,裝進另一個茶包袋;
6、將焯過水的豬肉和香料袋、蔥姜袋一起放進燉鍋,加入適量料酒;
7、煮開后嘗嘗湯汁的味道,如果不夠咸可以再加點兒鹽,這個需要稍微咸一點兒;
8、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燜燉至骨酥肉爛,撈出肉塊,剔去骨頭;
9、放回燉鍋,繼續小火燉至沸騰,關火燜到涼;
10、吃之前再次煮開:肉色醬紅,酥爛入味,要用漏勺才能撈出來,筷子一夾就碎了。
第二步:白吉饃
材料:有機精制面粉2杯(400ml),即發酵母粉1小勺,溫水1杯(200ml),泡打粉1/2小勺
做法:
1、將酵母粉加入到約30度左右的溫水中,攪拌均勻;
2、面粉中加入泡打粉拌勻;
3、酵母水加入到面粉中,邊加邊攪拌成雪花狀;
4、揉成均勻的面團,蓋上濕布,發酵30分鐘(室溫,約23、24度),避免發酵過度,只要稍有發酵即可;
5、取出面團,少量多次加入干面粉(分量外),邊加邊揉,揉至面團光滑,硬度比饅頭面稍硬即可;
6、搓成長條,分成6份,基本平均即可;
7、取一份搓成長棗核狀;
8、上下搟開成長舌頭狀;
9、自上而下卷起來,其中一邊卷出尖兒,底部收口;
10、有尖兒的一面朝上,按扁;
11、反過來(即原來有尖兒的一面朝下),搟成邊緣翹起的圓形碗狀(兩頭細中間粗的搟面杖比較給力,正好我有一個,當玩具買來的。沒有也沒關系,用普通搟面杖也行,搟圓后還可以用手整一整);
12、燒熱平底鍋,轉小火,“碗口”朝上放入餅胚;
13、略烙一會兒,將“碗口”壓平;
14、烙至底面上火色,翻面;烙至兩面酥脆、熟透,其間可以蓋上鍋蓋燜一會兒,并適時翻面。用手按按餅胚的邊緣,不塌陷、有彈性,基本就熟了。
第三步:臘汁肉夾饃
1、饃快烙好的時候,撈出臘汁肉,瘦肉、肥肉、肉皮,一起切碎;
2、饃出鍋,趁熱剖開,夾入臘汁肉。
貼士:
1、吃起來應該是肉香、饃脆、瓤松軟,不需要加湯汁也是滿口流油。
2、可以像街頭小攤一樣,夾點兒辣椒、香菜,甚至再夾上個雞蛋什么的,都是可以的。不過據說正宗的西安臘汁肉夾饃是不加這些東西的,自己在家吃自然隨意。
3、肉要燉透、燉爛,充分入味兒。如果是晚上燉肉,早上吃饃,肉要燉半晚上、燜半晚上呢。據說,地道的臘汁肉要用十幾種香料來燉,每種香料都有一定的比例,估計這個比例不是輕易能搞到的。在家做,能到這個程度已經不錯了,就別追求完美了。肉吃完后剩下的湯汁千萬不要丟,放進保鮮盒冷凍保存,下次再做的時候拿出來解凍,再加配一些調料就可以了——哈哈,咱也有“老湯”了不是!
4、白吉饃用的面粉越精制越好,我也想健康些,有一次加了點兒全麥粉在里面,小朋友一口就嘗出來了,老大不高興。
5、白吉饃是一種半發面的餅,千萬不要象發饅頭、發面包一樣發酵,這個季節30分鐘,夏天估計20分鐘就行。
6、最后夾肉的時候講究“寧要肉等饃,不要饃等肉”,意思是肉切碎、剁好等著,饃一出爐立即趁熱夾肉,要的就是饃的酥脆和熱騰騰的麥香氣——
7、不知做的是不是地道,反正是“學著”做來的。“板磚”的請留情,謝謝!
(來源:芹意·隨心而至家滋味 作者: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