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電(記者王蔚、陳愛平、張夢潔)5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旅游日,全國各大景區(點)普遍推出門票半價等優惠活動,許多熱門景區游客爆棚。有關專家指出,莫讓景區優惠只在旅游日這一天,“平價旅游”活動在平日也應有所體現。另一方面,旅游工作者和消費者不應局限于旅游的經濟成本,更應該充實旅游的文化內涵。
景區“大促”民眾“限時搶”
19日這天,全國各地景區如同淘寶商城般“大促”,門票半價加上各類優惠,讓門票成為市民游客“限時爭搶”的焦點。
北京市采取惠民措施20多條,14家旅游單位可通過預約等方式免費開放;新疆制作發放3.2萬張“新疆旅游卡”,使游客享受不同折扣優惠等;海南推出70條惠民措施,10個市區縣部分景區門票實行優惠票價。
上海51家旅游景區(點)推出半價惠民活動,東方明珠、野生動物園、歡樂谷、環球金融中心觀光廳等熱門景點都迎來了如潮客流。不少游客稱,“難逢降價,再擠也要來!”
上午10點左右,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售票處門口游客已經排成了S形,蜿蜒百米長。工作人員透露,最早7點就有人前來排隊了。當天,原價160元的東方明珠觀光B票降價到80元,參觀內容包括上球體、下球體和一樓的陳列館。截至中午11點,東方明珠接待客流量已超過7000人次。
切莫脫離旅游文化精髓
在業內人士和市民游客眼里,旅游文化內涵豐富,遠遠不是價格因素可以覆蓋的。
上海市旅游局副局長程梅紅表示,在中國旅游日旅游部門需要搭建平臺,使得旅游概念深入人心,讓更多市民體驗到旅游帶來的快樂,知道什么是旅游,怎么去旅游,怎樣感受旅游產品,什么產品適合不同游客,體現多元化的旅游元素。
旅游對于游客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復旦大學旅游學系教授顧曉鳴認為,旅游是一種提高文化審美、陶冶性情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心理和人生的再造工程。景區也應該突出自身的文化內涵,讓山與山、水與水有差異。
旅游日也可以是讓旅游過程中各個相關者反思、計劃的日子。上海財經大學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建民認為,旅行社可自我反省,一年來有沒有推出創新產品;游客也應自我反省,一年中有沒有不文明行為需要改正。
“隨著旅游在居民消費者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旅游早已讓市民游客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產生了變化!比A東師范大學旅游系教授樓嘉軍指出,“居民休閑生活的概念也需要去提煉、去充實。”
旅游日可以是“百變金剛”
事實上,除了景區降價、旅游企業推出優惠活動外,旅游日如同“百變金剛”具有多種內涵,社會各界有很多可為之事。
旅游日可以是“群眾建言獻策日”。在業內人士看來,旅游作為服務業的重要一環,最重要的是讓市民游客感到舒心、閑適。上海大學旅游規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建勤建議,可以借旅游日為契機,開展微博、微信活動,鼓勵民眾為旅游發展建言獻策,提出現階段的不足和如何改善的建議。
旅游日可以是“志愿者服務日”。陳建勤認為,旅游對生活的滲透意味著旅游的公益性質日益明顯。我國旅游景區內的志愿者以大學生為主,他們可以給旅游景區帶來朝氣;但也應鼓勵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勤下基層做志愿者,向市民游客講解景區典故,讓市民游客體會到所見景觀的深層內涵,對旅游日也有更具有底蘊的理解。
旅游日可以是“旅游生活體驗日”。上海旅游協會景區分會會長費振選說:“旅游景區內還可以宣傳休閑旅游的內涵,讓百姓切實體驗到休閑旅游生活方式的轉變;并倡導文明守法旅游風尚,鼓勵市民游客在旅游過程中遵紀守法、珍愛旅游資源,把企業的公德心和公民的使命感激發起來!
同時,旅游日更應該是“旅游從業者日”。樓嘉軍建議,可以借旅游日推出評選“最美旅游從業者”等活動,讓旅游從業者也能享受到旅游日的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