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天小長假,各大旅游景區(qū)亦將迎來旅游高峰期。然而,擁有眾多旅游資源的濰坊旅游市場卻面臨到無法招攬更多外地游客的尷尬。與此同時,本地市民也紛紛選擇附近周邊城市出游,從而讓濰坊難摘“旅游客源地”稱號。對于濰坊旅游面臨如此尷尬的原因,有業(yè)內人士直言,宣傳不到位、旅游服務功能不完善、政府保護力度不夠等成為制約本地旅游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坐擁景點空興嘆,二日游成空談
“看園林,濰坊有兼有南北園林特色的十笏園;看古生物化石,濰坊有稀世珍寶臨朐山旺化石,此外,濰坊還有‘東小泰山’之稱的沂山風光,有名泉老龍灣,有齊魯最大佛窟—— 駝山石佛造像……”在濰坊的一家知名旅行社,一位負責人給記者細數濰坊旅游景點,“可是奇怪的是,濰坊旅游市場就是火不起來。”
2日上午,記者走訪了濰坊的幾個知名旅行社得知,面對清明小長假這一傳統(tǒng)的旅游小高峰,旅行社短期二日、三日游多選連云港、臨沂、曲阜等周邊城市,濰坊本地則鮮少有外地游客問津,當記者詢問為何沒有地接團時,有旅行社工作人員直言,“接不到客,根本組織不起人來”。記者注意到,前來咨詢的市民很少有人詢問濰坊本地的旅游事宜,而旅行社的地接情況更是不容樂觀。
實際上,除了清明小長假,其他時間段游客對濰坊游也反應平平。“可能是因為宣傳力度不夠,其他地市的人很少知道,更不要說專門組團過來。”某家旅行社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當地旅行社,地接導游幾乎接不到客,只能發(fā)展出外旅游。”
“跟周邊城市泰安、濟南等比起來,濰坊處于明顯劣勢。像泰安的泰山,濟南的大明湖、趵突泉,提起來,都是家喻戶曉,很多人也是奔著這樣的景點去,濰坊就幾乎找不出來能與之名氣相媲美的景點。”濰坊當地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直言。
反思:游客不來,制約因素該反思
2日,記者撥打青云山、云門山等幾個景區(qū)的電話了解到,相對于外地游客,濰坊本地自駕散客占據了這些景區(qū)的旅游主力。景區(qū)及部分本地旅行社向記者表示,跟青島、濟南、泰安等周邊城市比起來,濰坊旅游市場則顯得有些薄弱。究其原因,宣傳不到位、旅游服務功能不完善、政府保護力度不夠等成為制約本地旅游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記者了解到,盡管濰坊旅游資源豐富,共有A級旅游景區(qū)65家,列山東全省第1位,其中4A級旅游景區(qū)17家,列全省第2位,然而,濰坊的旅游市場現狀依然尷尬:在外地游客眼中,仍顯籍籍無名。提起濰坊,幾乎找不出一個響當當的旅游景點,讓外地游客會心一笑,如數家珍。
而就交通來說,濰坊位于山東半島中部,更稱得上一個天然的交通樞紐。不過,這并沒有為濰坊帶來更多的外地游客。反而使之成為了供游客落腳休息的“中轉站”。“多數人來濰坊,并不是‘目的地’,而是把這兒當成一個休息站點,待上半天或者幾個小時,再轉向目的旅游城市。”一家旅行社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幾乎沒辦法給本地旅游景點帶來客流量。同時,本地的旅游景點服務設施也比其他景點城市稍顯薄弱,基本上看看也就過去了,留不住人。”
而對于本就不多的外地游客團,本地旅行社也表示鞭長莫及,亦不愿參與到吸引外地游客的行動中來,濰坊某旅行社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像濟南、青島等地的旅行社,他們來濰坊跟我們拿到的門票價格幾乎一樣甚至更低,我們幾乎賺不到錢,做地接也沒有什么意義,同時,外地游客也很少選擇地接。”
面對濰坊旅游窘境,不少濰坊市民也紛紛吐槽:“濰坊什么時候能摘了‘旅游客源地’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