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季正盛的時候,我來到了馬爾代夫。夜雨中,我登島上岸,在享受過一杯香醇的雞尾酒后,沿著竹子搭建的走廊,從花樹的暗影中穿過,入住海邊的小房子,在海浪的低吟中,很快便進入夢鄉,不曾想第二天會驚喜地遇見這座小島的寵兒——成群嬉戲的彩色鸚鵡。
日出邂逅鳥影
因為時差的關系,第二天清晨才5點多我就醒了。信步走出房門,雨水早就已經停了,對面就是一片溫柔的、淡藍色的海水。天空剛剛泛出魚肚白的顏色,海浪仿佛還沒睡醒,輕輕柔柔地撫摸沙灘與礁石。
我沿著海岸線散步,赤腳踩在潔白的海浪上,留下一個個腳印,又很快被海水刷得干干凈凈。分不清方向,只能大致猜測,想要繞去東邊,看一看海水日出的晨光。小島保留著熱帶島嶼的原始風貌,密布著樹叢,被海水沖刷成各種嶙峋形狀的礁石也沿著海岸線排開。我站定在一棵樹下,等待太陽出來的剎那。此刻周圍一個人也沒有,雨水和夢的氣息還環繞著這小小的海島。但也就那么一晃神的瞬間,遠處的海面有了閃亮的金紅色光芒,光越來越亮,像一只巨大飛鳥的翅膀,在海面上越撲越近。終于,太陽出來了,水紅色的圓球像是剛剛憑空點亮的火把,新鮮又明朗。

我滿心喜悅,卻不知如何用言語表達,只能在樹下沉默,卻突然聽到清脆的鳥鳴,一抬頭,幾只鳥兒迅捷地從枝葉間、從太陽前飛過,在光芒的映照下,只留下深色的影子。我連忙扭頭看去,原來蔥翠的樹枝上,立著、跳躍著不少鳥兒。粗看盡是藍色或綠色的羽毛,細看便能發現每一只都有五彩斑斕的花紋。因為與樹葉天空的色彩相近,竟被我忽略了。這些小小的鸚鵡,不知陪了我多久,等到這一場日出,才飛起來喚醒整座小島的夢境。
走進海上鸚鵡樂園
盡管是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但一島一酒店的機制和休閑度假的風格,使得馬爾代夫的島上從來不會有過多的人,從而保持了其閑適舒緩的氣息,也給動物們留下了許多生活嬉戲的空間。等到早飯后四處閑逛,我才意識到這些美麗的鸚鵡即是赤道熱帶島嶼上常見的野生動物,也是這座島上的酒店所飼養的獨特寵物。
高大的棕櫚樹和白色沙灘交相輝映,閃亮的藍綠色珊瑚礁石圍繞著海島。仔細看向樹枝,便會發現一個個椰子殼鑿空挖洞做成的圓形小窩,這就是島上的人為鸚鵡們搭建的家了。如果耐得住性子,可以躲在一邊靜靜等待——反正在馬爾代夫,時間就是用來浪費的。過一會兒,就會有小鸚鵡探出頭來,響應外面同伴的呼喚。它們常常在低矮的樹枝上跳動、飛躍,大概是游人見得多了,一點也不怕,常常歪頭看著人們,很是好奇又親近的樣子,有種小孩子的天真神色。
對生物品種知之甚少的我,不懂得它們是什么品種。它們羽毛艷麗,全身羽毛由黃、黑、綠、藍、青等好幾種不同的顏色組成,給人一種鮮而不艷、美而不俗的舒適感。腦袋圓圓的,鳥喙呈橄欖色或藍色,頭部后方、頸部兩側、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為淺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黃色和綠色或藍色,通體羽毛為淺藍色或是翠綠色,長長的鳥尾是褐色和藍色,鳥爪也是藍色的。這令我不禁感嘆,果然是海風椰林里生活的鳥兒,帶著海洋與叢林的色彩。
全島熱戀的寵兒
島上的人們對鸚鵡十分喜愛,不僅隨處搭建了原生態的精致鳥窩給這些小生靈們居住,還搭了一個小涼亭供它們吃飯、聚會。

小涼亭就在酒店前臺附近的海邊,在從咖啡廳通往水屋的必經之路旁邊。每到鳥兒們的飯點,便是最熱鬧的時刻。小小的涼亭上下站滿了繽紛的小鸚鵡,粗略算算也有一兩百只之多。亮黃色、翠綠色、黃綠色、海水藍、深藍,偶爾竟還有通體白色的鳥兒出現在其中,它們跳著、撲騰著,歡快地吃著當地人準備好的食物,嘰嘰喳喳的清脆叫聲,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望。手機、照相機齊上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對著這些可愛的寵物一通狂拍。它們自是做慣了模特的,吃飽喝足便飛了起來,一對對、一雙雙繞著涼亭徘徊,一群群再紛紛起舞飛翔,煞是好看。
這些鳥兒經常是成雙成對地出現。走在島上,聽見悅耳鳥鳴,抬頭就能看見一對鸚鵡立在前面的樹枝上,一只的腦袋正搭在另一只頭旁,正卿卿我我地不知說些什么情話,又像是正在親吻的情侶。不一會兒,兩只鳥兒一起飛了起來,一只跟著另一只,翅膀輕輕碰在一起,此刻才知道比翼鳥的含義所在。難怪說馬爾代夫是蜜月勝地,連這里的鳥兒都如膠似漆,熱戀的情人、新婚的夫婦怎能不為之心動。
我想,島上的人們飼養這些鸚鵡不僅吸引了許多的游客,也保持了熱帶島嶼原生態的風貌,恰恰是生態與旅游的統一,是多妙的雙贏局面。這些色彩斑斕、可愛活潑的小鸚鵡,又何止是島上酒店、居民的寵物,更是眾多游客的寵物,為這舒緩的海灘度假地帶來了無盡的靈動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