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漁民號子煥發新活力
“漁民號子現在仍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比如推車、抬重物,如果喊個一二三,效果就不如漁民號子更能提振精神。”李永喜認為,從某個方面來說,漁民號子也是漁民團結向上、勤勞勇敢精神的傳承,這也是保護這一民俗的意義所在。
民俗專家表示,榮成漁民號子在調試、喊唱、說詞、內容及民俗規范等方面,對研究當地民俗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漁民號子不僅具備漁業生產的歷史價值、民俗文化價值、民間音樂價值,還有再利用開發價值。它作為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原生態生產形式,如果大力開發,組成民俗表演隊伍進行喊唱,再現久遠年代中海上原汁原味的生產面貌,必將成為地方特色旅游的新亮點。
現在,傳承人李永喜正在從事漁民號子曲譜的創作整理工作,而他也打算把漁民號子融入到另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漁家鑼鼓的創作中。“漁民號子作為榮成乃至威海的形象展示,一旦打響,可能為城市增加一張新名片。”李永喜說。
據了解,榮成市相關部門也正通過有意識地引導、鼓勵,突出漁民號子這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開展有關宣傳文化活動,引起人們的認知。2006年,俚島鎮投入2萬多元,制作了關于榮成漁民號子專題錄像及文字資料的整理。
我們相信,在相關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漁民號子這種沉淀在人們記憶中的民間文化,必將迸發新的活力和精彩!
相關閱讀:漁民號子
漁民號子作為漁民生產和勞動中傳唱的古老歌謠和精神號令,廣泛流傳于榮成沿海區域。
漁民號子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時代,古時稱“勸力之歌”。它既有鼓舞情緒、調節精神的作用,又有指揮生產、協調動作、統一行動的功能。
榮成漁民號子的突出特點,一是協調生產、鼓舞情緒的實用性;二是形式內容的豐富性;三是喊唱交替、即興發揮的靈活性;四是用于勞動生產的廣泛性。
漁民號子的風格可分為三個類型。
第一類,拼命號子,也稱生死號子。它用于海上遇到風暴、頂風逆流或者在遇險救急的情況下使用。其節奏十分激烈緊張,鏗鏘短促,沉實堅定,聲嘶力竭,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和穿透力,令人感到心驚動魄。如頂流號子、迎風號子、救險號子、搖櫓號子等都屬拼命號子。
第二類,自由號子,也稱一般號子。用于拉大船、蹬船、拉網時使用。自由號子節奏平穩,有慢有快,一般采用“一領眾合”式,整套號子聽上去有力度有間歇,響亮而悠揚。這類號子多帶有唱詞。如蹬船號子、拉網號子等。
第三類,抒情號子,也稱歡樂號子。多用于漁船收港的時候,其旋律優美,流暢歡快,帶有明顯的歌唱的風格和浪漫色彩,充分體現漁民們回家的喜悅和豐收的快樂,如搖櫓號子。
漁民號子,是廣大漁民們在與風浪搏斗的生產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獨特民俗現象,對研究當地民俗文化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同時漁民號子,突出地體現出民間音樂的特征。如“大號子”那種剛勁渾厚、氣吞山河的吶喊,具有極強的感染性;“小號子”那種歡快流暢、詼諧幽默的吆喝,又似抒情小曲,透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這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民間音樂資源和創作源泉。
(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