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巴黎老城往東走,遠遠的,便會看到四幢雄偉的建筑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塞納河左岸,吸引著南來北往人的目光。這是四本打開的巨書,四“書”相對,又構成一本完整而更偉大的書。它就是法國國家圖書館,亦稱密特朗圖書館。
密特朗圖書館像老巴黎一樣,不事張揚,卻以深厚高雅的灰色——樸素的外表,吸引著無數學人讀者。圖書館占地7.5公頃,樓高達22層,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有1300萬冊藏書,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建筑群是全開放的,沒有大門,站在這里你會感到自己在書山面前的渺小。電梯入口將從不同方向過來的讀者緩緩導入低于底座水平面的三層閱讀區。四棟玻璃大廈均為書庫,大廈之間有玻璃回廊從底部相連,回廊內側是寬敞明亮的閱覽大廳,各個閱覽室的通透回廊中間圍成一個面積可觀的天井,里面參天古樹,植被層疊,是悅目的景觀。這片被閱覽樓包圍著的森林創造了一種最理想的閱讀環境,因為它與閱覽室的玻璃相隔,在巴黎的喧鬧中,創造了一片幽靜,可望不可及,似乎是一個蜃景。

如果說密特朗圖書館露在外面的亮麗透明,高聳入云,像四本打開的書,向高空伸展是在追求它的標志性,在強化著它的方位的話,那么這深入木地板廣場下邊的下半身則旨在尋覓寂靜、沉思、象征著人類漫長的永無止境的文化沉積,而在這片積淀的中心的綠色森林則是在追求抽象和真空從而結束了這座建筑的標志性,使讀者忘記了自己在城市的位置,處于一片寂靜,安寧、舒心又賞心悅目充滿文化氣息的隱修仙境,這便是這座圖書館建筑設計本身所表達的內含。

進入大樓核心區,可以看到一套像地鐵似的自動傳送軌道安在房屋上方,只見一個個小圓吊箱在沿軌道穿行,你來我往有條不紊。它在電腦的指令下,從書庫奔赴各個閱覽室,在10分鐘內將圖書送到讀者手中。
密特朗圖書館的建筑設計體現了法國很強的環保意識,從外表到室內見不到水泥、瓷磚、塑料、涂料等材料,我走遍這個圖書館能看到的是四種材料:玻璃、金屬、木板、地毯,所有的墻壁或是鋁合金或是玻璃,地面從室外到室內全是木質的,家具大都是木質的,玻璃及金屬材料給人以強烈的現代感,木地板和森林則使人反璞歸真。
圖書館四邊的十二條路全部分給了作家和藝術家,而且都是二十世紀的,以和圖書館的建筑風格保持一致。法國本土名人分到六條街道:哲學家雷蒙·阿隆和社會學家布羅代爾,兩個和薩特齊名的人物;戲劇家阿努依,無聲電影大師岡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里亞克。莫里亞克分到的那條馬路最大最長,臨著塞納河,據說巴黎市政府早就想分給他一條路,因為每次都是小街,他的家人沒有接受,這次終于等到了一條滿意的。另外還留了五條路給熱愛巴黎的外國名人,像作家海明威,托馬斯·曼,喬伊斯,他們都是在巴黎完成了一生最好的作品。
圖書館的魅力,不只是它的雄偉和耗資而在于它的建筑藝術、高新技術的應用,高度的自動化、數字化程度,尤其是它所表達出的哲學內含和文化品位更讓人流連忘返。這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圖書館,也充分體現了法國人對文化知識的重視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