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共分為四大板塊,原甘什黎村、原生態苗寨、原神秘雨林、大型原生態黎苗歌舞《檳榔·古韻》。
原甘什黎村
是由幾百年歷史的甘什嶺黎村保護而形成。最特別最原汁原味的黎家小吃,黃姜飯、竹筒飯、山欄酒、糯米糕應有盡有;全島樹齡最老的檳榔群體——百年檳榔林,而檳榔谷,同時也是海南島檳榔的發源地;正在消失的黎族傳統建筑——船形屋,山性與海性相結合的獨特建筑,是黎族人飄洋而至的歷史見證;被專家喻為“人體藝術的敦煌壁畫”活化石——最后一代的繡面紋身阿婆,他們用皮膚記載著黎族的滄桑歷史;人類在無紡時代所穿的樹皮衣,“衣服的祖先”竟然是用劇毒樹皮所制;
島內僅存的百年谷倉群,“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淳樸民風,通過村口這些谷倉群可見一斑;全島唯一的紋身館和牛文化展館,詳盡而全面地為您介紹黎族文身繡面的神奇文化以及黎苗族同胞崇敬牛的歷史印跡。中國古代最先進和與眾不同的紡織工具——踞腰織機,“紡、染、織、繡”工藝和黎錦在此優美展現;全島唯一的明代特大龍被——麒麟雙鳳龍被;用牛角、圓木、竹子、椰殼等制作的黎族古樂器,此外,還可以體驗鉆木取火、低溫制陶,黎族民歌等一系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跟紋身阿婆學舂米,跟黎家阿哥跳上一支打柴舞,到黎家阿妹的隆閨門口放歌。甘什嶺村,是一幅活著的黎族原生態生活畫卷。
原生態苗寨
苗族人以蚩尤為自己的祖先和首領,他們是戰爭的民族,身上流淌著豪邁的血液。來到蚩尤山寨,仿佛置身于遠古的原始部落,他們居住在依山而建的吊腳小木樓,姑娘們身穿大襟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綁腿,項上戴著粗大的銀環,男子粗獷野性,絕技一身。這些勇敢、勤勞、淳樸的蚩尤后裔們,胸前烙刻著民族的興衰榮敗,故事太多,幾經蹉跎。放開膽子去喝苗家攔門酒,跨進牛頭寨門,看看祭神臺上小伙子們正在比試的“上刀山、下火海”,或者幫著長廊里老阿婆晾曬蠟染畫布,跟著豪邁黝黑的姑娘們跳一段熱烈奔放的甩發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