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墨爾本的游客,大部分都不會放過維多利亞女王市場,一來是因為這里是南半球最大的露天市場之一,雜亂卻友好,是了解墨爾本這座城市的最快捷途徑;二來是因為這里不是擺花架子的“游客”市場,卻的的確確是墨爾本市民的菜籃子,水果蔬菜、海鮮紅肉,不但新鮮,而且價格比超市還要便宜一大截,難怪本地人也會拉著車來這里大肆采購了。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是墨爾本最富盛名的一個,這個市場占地達7公頃,熙熙攘攘的熱鬧交易場面已經有超過125年的歷史,攤位超過600個。
市場按售賣商品的類別分為幾個區域:一個區域是服裝、包、手工藝品等;一個區域是農產品,有各種鮮果和蔬菜;還有一個區域則是肉類、海鮮等生鮮產品。
說是露天市場,為了大家逛得方便,其實是有頂棚的,只不過沒有落地的墻壁和大門而已。每當市場開放時,這里都是熱鬧非常。游客和本地人在這里匯集,所以逛市場也成了體驗墨爾本生活的最好方式。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已經儼然成為墨爾本的一張名片,所以在這里自然少不了極具澳洲特色的工藝品和紀念品。最吸引我目光的便是這些色彩艷麗,圖案獨特的澳洲原著民工藝品。這些半人多高的碩大圓筒原來是澳大利亞當地土著居民的傳統樂器Didjeridu(蒂杰利多)。

澳洲土著所繪制的圖案神秘而唯美,據說傳統的圖案是由線條、圓圈和點組成,這些圖案中通常蘊涵著故事,或者代表了某種自然現象和自然力量,或者代表著創世神靈,具有一定的宗教或精神的內涵,其含義在不同部落中有所不同。它們既是藝術品,也是澳洲土著人與外界交流的途徑之一。而當然,現在的工藝品已經突破了傳統的線條,變得更加豐富而多彩。
澳大利亞的另外一大特產就是有袋類動物,似乎全世界的有袋類動物都在這里開party一般。所以集市上居然也有出售袋鼠皮和袋鼠腿的。不過在親密接觸了這種可愛的動物之后,我實在是不忍直視這類袋鼠產品。

相比商品去,農業品這邊更加熱鬧。就像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商販都有自己獨特的吆喝聲一樣,這里出售各種蔬菜水果的攤位也一直秉承著這里獨特的吆喝傳統,各種販賣聲不絕于耳,相當有氣氛。這里出售的水果和蔬菜各個光鮮亮麗,最重要的是在生長過程中都沒有受過任何化學物質和殺蟲劑的影響,是絕對純天然綠色農產品。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最棒的地方就是游客不僅可以逛,還可以在這里把午飯一并解決,買上一打新鮮的生蠔,一塊橙紅的三文魚,再在旁邊的食攤買上兩塊烤得香噴噴的大蒜面包,最后再來上一大袋甜的如蜜的紫色大櫻桃,每樣食物中都是澳洲陽光和大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