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是一個活力的城市,火辣奔放的東北妹子,歐式風格的大街,泡沫噴薄欲出的啤酒,霓紅燈閃爍下酣暢淋漓的夜生活,到處都是閃亮亮的。在濟南,入夜,街上的人漸漸少了,燈光閃亮的不是酒吧,而是家家戶戶的窗口。轉過前面的街角,你看到的是空蕩蕩的街道,是不是飄過呂劇的“咿咿呀呀”,即使是在最繁華的街道上,每到晚上9、10點鐘,公交車上總會擠滿焦急等待到家的人們。家,永遠是山東人的主題——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我已遠游,而且還為有一個真正的“方”。我常常在想,自己不正是樸實善良人們眼中的不孝嗎?然而,每一個選擇在異鄉拼搏的年輕人,都要承受夜晚一盞燈下的思念與焦灼。
可是,濟南用她的給予我最大的安慰。走進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老街巷,我能靜默坐著感受內心的凈化;年邁的人不會一臉嚴肅,問路時他們不會默不作聲。包容,這里的消費水平沒有那么高,高到讓那些投奔而來的人們生存難以為繼,但是它盡其所能地提供著他能改變的美好:你可以抽空看一場球或一場電影,你可以享受到各種消費階層的shopping mall,你甚至可以站在“雞脖子”位置上選擇僅僅花平均十幾個小時就奔向你所中意的東南西北去旅游,而不是每次都要從“雞腦袋”南下。
在濟南,人們擁有內斂的生活,尋找著合適自己的機會。不張揚、不造作、踏踏實實。沒有一種強烈的排斥情緒,愿意以一個傾聽者的姿態接受每一個愿意奮斗的人,雖然,她知道自己的一些角落依然貧窮。
這,便是我想感激濟南的人情味。
總之,我心懷感激地選擇留在這里,盡管我的目光還只是停留在濟南當下的某些角落。我甚至依稀能夠理解老舍先生當年的那種情感,如果在他心中濟南是那樣的,那么他筆下的濟南就是那樣的,無需評論與質疑。“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地去聞才能明了。”像深愛著那白樺樹的秋味一樣,這里是第二故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