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知道的,牙刷要定期更換,但一雙筷子使用幾年卻是常有的事。據了解,許多家庭一雙筷子短則用上一兩年,長則遠不止。他們普遍認為,筷子沒壞就沒有必要換,但專家卻說,筷子使用期不宜超過半年,否則可能會引發(fā)健康問題。
除了筷子,還有哪些生活用品的保質期容易被忽視呢?生活用品“超期服役”,會造成什么影響?選購時又該注意哪些問題?
專家說法
1顏色發(fā)生變化筷子就需更換
“調查發(fā)現(xiàn),普通筷子在使用到3-6個月內時間時,本身的顏色會隨著時間和使用的頻率發(fā)生變深或變淺。此外,由于使用的頻率導致筷子表面的可食用漆遭受磨損。”只要筷子與購買時相比發(fā)生變化,特別是顏色,就需要立即更換。
據介紹,筷子顏色發(fā)生變化,表示材質本身性質一定發(fā)生變化。而造成顏色變化的因素通常就是使用過程中食物、洗滌劑及空氣、出餐柜內殘留物附著而導致。“我個人認為,細菌的長期堆積也是發(fā)生顏色變化的主要因素。”凌美英稱。
2聞一聞看一看辨別筷子是否過期
專家建議,大家在使用筷子時,每天都要觀察下,筷子表面是否附著斑點,特別是霉斑。“竹制品與木制品兩種產品是霉斑最喜歡的生存環(huán)境,且只要環(huán)境不干燥、物質本身濕度含量達到一定程度,僅需一天時間即可生成。”凌美英認為,一旦發(fā)現(xiàn)筷子上面有霉斑,必須第一時間不再使用。
如果筷子上出現(xiàn)非竹子或木頭本色的斑點,表示該筷子很可能已經發(fā)霉變質,不可繼續(xù)使用;筷子顯得潮濕或出現(xiàn)彎曲、變形,則表示已受潮或擱置時間太長,很可能已經過了保質期;聞一聞,如果有明顯的酸味,都是受污染或過期的標志,不可繼續(xù)使用。
3超期使用筷子嚴重者可誘發(fā)肝癌
超期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會滋生各種霉菌,輕者可能導致感染性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嚴重發(fā)霉的筷子會滋生“黃曲霉素”,該物質已經被廣泛認定可誘發(fā)肝癌。
“超期使用的家用筷子,含水量特別高。”曾慶新說,因為家用筷子使用頻率高,且長期用水洗滌,很容易成為細菌生長的溫床,如黃色葡萄菌、大腸桿菌等。長期將筷子擺放在櫥柜內,則可能讓筷子變質的幾率提高五倍以上。
4為避免滋生霉菌筷子需晾干后再儲藏
據了解,目前普通百姓家中使用筷子均以竹子和木質為主,極少數是金屬等材料。但這兩材料的使用相對特別,大家卻通常習慣將筷子清洗干凈后,便放置在筷子筒或櫥柜內。
“這種操作方式首先是帶有誤區(qū)的,因為筷子在沒有被完全晾曬后,濕度很大導致其容易發(fā)霉,從而對身體健康帶來影響。”在使用筷子的時候,必須保證筷子是干燥的放置或儲藏,盡可能不提供霉菌滋生環(huán)境。
每周將筷子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時后,放置在空氣中晾曬干燥再使用,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作用,且能有效、便捷地清除筷子內的霉菌。
5陶瓷制品出現(xiàn)裂痕請不要繼續(xù)使用
此外,與筷子搭檔的陶瓷制品,其保質期則有不一樣。“據了解,陶瓷制品通常采用原材料陶泥燒制而成,為了能燒制成器皿形狀,通常需要在陶泥里添加一些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是在陶泥內,當產品制作完成后,廠家會在產品表面刷一層可食用漆一類的材料,以便安全使用。
從目前市面銷售的陶瓷制品看,主要分上釉和無釉兩種。“無釉產品相比上釉產品安全。”雖然帶釉產品,從美觀角度勝過無釉產品。但是釉本身也是帶有一些金屬元素,長期接觸對身體多少有些影響。
“由于陶泥制作過程是有添加部分添加劑,因此在使用時,發(fā)現(xiàn)陶瓷制品有裂痕就不要使用。”有裂痕的產品制作時帶保護作用的可食用漆已被破壞,陶泥內的添加劑則可能從裂痕處透出,進入人體內。
最后,使用陶瓷制品前,建議用醋浸泡一天,讓釉料更固定不脫落,也建議以干燥狀態(tài)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