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省時省力白賺錢”,消費者掏錢卻無法放心用
消毒餐具:“收了費還不衛生,太坑人了!”
專家建議,應建立行業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完善監管體系,加大懲罰力度
本報訊 (記者余嘉熙)3月28日,鄭州市衛生監督局公布了對康天下餐具消毒中心進行現場檢查的結果,該企業存在更衣室、自檢室不符合衛生管理規范、包裝環節不符合標準、生產日期不詳等問題,已責令該企業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整改。
此前的3月24日,網友良子彥青發微博說,中午和朋友在一家餐廳吃飯,餐廳提供了康天下餐具服務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付費1元餐具,6套餐具有兩套未打開前就明顯很臟,讓服務員調換后更神奇的事情出現了,竟有一套勺子上還有蔬菜腐爛葉。服務員說:“餐廳沒有餐具,只有康天下的。”
事實上,網友良子彥青的遭遇并非個例。在網上,對一次性消毒餐具的抱怨不絕于耳:“飯店圖省事,只提供一次性消毒餐具,收了費不衛生,太坑人了!”
許多市民反映,如今在外面就餐,碰到餐館只提供一次性消毒餐具,都習慣了將剛拆開包裝的餐具用衛生紙擦拭或用開水涮涮再用。
據介紹,在餐飲市場,使用一套消毒餐具的價格為1元,而餐館在消毒餐具企業的批發價是0.6元,如果使用量大的話,一套餐具可低至0.5元,這也使得不少餐館通過“只提供消毒餐具”的方式強制消費者埋單。
“開餐館的都希望顧客使用收費消毒餐具。”鄭州愛尚辣餐館的負責人說,“少兩個洗碗工,省去了水費,還能多賺錢,誰不樂意?”
記者調查發現,“省時省力白賺錢”使得國內餐飲市場普遍存在消毒餐具變相強制消費現象。然而,消費者購買的消毒餐具卻并不能讓其放心使用,一些消毒餐具企業以降低成本拼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作業車間常年垃圾遍地、洗滌不徹底,存在很多衛生安全隱患。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我國對于集中消毒行業,現行法規中未明確其監管部門,且沒有通行的行業標準,對廠房裝修、消毒時間和溫度、消毒液和洗潔精種類及使用劑量、從業人員是否持健康證上崗等都沒有明確規定。“這也致使該行業門檻極低、魚龍混雜,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屢禁不止,三無消毒餐具大行其道。”
“即便是不合格,處罰力度也太小了。”鄭州市衛生監督部門執法人員說,只有對餐具消毒企業的產品抽檢不合格時,才能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違法成本太低,使得一些餐具消毒企業不是特別忌憚。
河南棟梁律師事務所律師薛少卿說,應盡早建立餐具消毒行業標準,提高準入門檻,完善監管體系,加大懲罰力度,確保餐具產品的衛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