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布谷鳥兒清脆的歌聲叫醒清晨。沂源縣宋王莊村的果樹披上了一層新綠,立在村頭的“宋王莊村”大牌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宋王莊村是沂源縣張家坡鎮西南的一個小山村,山清水秀,宛如世外桃源。村里人祖祖輩輩靠山而居,靠種植果樹為生。2017年6月,根據市委組織部統一安排,市水利局對當時的落后村——宋王莊村進行兩年幫扶,并派駐李明星到該村當“第一書記”。

  雖然,駐村前對該村的貧困有所耳聞,但是,當李明星走進這個小山村時,怎么也沒想到村民們盡管不辭肩挑背扛地勞作,仍有部分人未能擺脫貧困。村里甚至連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就連辦公場所的“桌子”都是用磚塊墊起的……

  無疑,擺在“第一書記”李明星面前的,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然而,“明星”書記駐村僅兩年時間,這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早已變了模樣……

△  李明星(左)走訪慰問貧困戶。△  李明星(左)走訪慰問貧困戶。

  黨建先行 村民們有干勁兒了

  2017年6月,駐村的第一天,李明星就想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開會。誰知,到村的第一個會就讓李明星感覺:“提不起精氣神。”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里的‘車頭’就是村干部,咱要是懶洋洋的,老百姓能跟咱嗎?”李明星說,扶貧先扶志,只有打造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黨員干部隊伍,強村富民的目標才能實現。雖然宋王莊村僅有146戶人家,但是該村坐落在半山腰上,村里的山路溝溝坎坎,一到下雨積水達半米多深。為摸清村里的真實情況,李明星連續一個多月“跋山涉水”,誰家住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困難,他都記得一清二楚,田間地頭經常看到他與村民拉家常的身影……李明星撲下身子,真抓實干的精神同時贏得了村書記、主任宋傳軍的敬佩:“李明星不是來鍍金的,是來真幫咱村脫貧的”。漸漸地,村民們對他也多了一份信任。

  李明星始終相信,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村里要實現好的發展,必須培養團結實干的領導班子。如何打造一支團結實干、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面對這一問題,李明星協助村“兩委”進一步配齊配強了班子成員,通過連日的村民走訪,將能干事、會干事的人選進了班子。  

  新班子搭建好后,立即展開了對全村村民的走訪活動。走訪中,李明星了解到,村民宋欣因智力障礙無勞動能力,所住房屋早已達到危房標準,但因無力承擔危房改建資金缺口。李明星先行墊付3000元,用于宋欣家的危房改造。與此同時,李明星帶領村“兩委”建立了國慶節、中秋節走訪慰問建檔立卡貧困戶制度,并按每戶500元的標準為貧困戶送去了油、面和慰問金,重陽節走訪慰問幫包村60歲以上老人,送去了價值1萬余元的米、面等慰問品……新班子與村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村里的凝聚力更強了。

  村干部乃至村民們的干勁,被成功激發了出來。駐村初期,在解決了人民群眾最迫切的生產生活問題后,李明星又先后籌資21.8萬元修建基層黨群服務中心和村“兩委”辦公室。投資20萬元建設文化廣場、美麗鄉村項目……這些建設使得宋王莊村面貌“脫胎換骨”,這才有了記者采訪當天所看到的宛如世外桃源的一幕。

△投資8.7萬元為村里引進了凈水設備,解決了村民多年來的飲水安全問題。△投資8.7萬元為村里引進了凈水設備,解決了村民多年來的飲水安全問題。

  架燈鋪路 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俗話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靠山靠水的宋王莊村,卻是有山吃不飽、有水喝不上。

  走訪中,心細如發的李明星發現,背靠大山的宋王莊村,生產路年久失修,通往果園的兩條主生產路總長度3.8公里,坑洼不平,特別是一遇雨水天氣,更是泥濘不堪,人員和車輛進出困難,極大地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八瓮跚f村村民祖祖輩輩靠種植蘋果和葡萄為生。由于道路坑洼,果實從山上運下去后壞果率要達到20%,辛苦一年,利潤還能剩下多少呢?怎么致富?”村書記、主任宋傳軍一語道出了困擾宋王莊村多年的難題?!翱梢哉f,村里的兩條主生產路是村民致富的‘梗阻’所在。既然修路是村民們最迫切的需求,那就先修路!”李明星望著肩挑背扛的村民們,一種責任感涌上心頭:“決不能讓村民們再過這樣的苦日子。”

  “路是靠錢修的,不是喊出來的?!苯涍^初步核算,這3.8公里長的“出山之路”至少得150萬元錢,很多人擔心李明星有修路的心沒有修路的力。連續幾個月,李明星聯系相關專家到村實地勘查、測繪、規劃。在“娘家”——淄博市水利局的全力支持下,李明星通過爭取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最終籌款150多萬元。由于宋王莊村地勢偏僻,修路人工費開支高。為節省開支,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及村里的黨員義務勞動,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吹竭@樣的情景,不少村民紛紛自發加入到“村工程隊”中,出錢出力。不僅本村村民,鄰村村民也自發捐款修路,修路過程中,村民自發捐款達3萬余元。

  在大家齊心協力下,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村里的生產路硬化工程就順利完成。采訪中,村民宋炳法說:“雖然修路之前,很多人不敢相信李書記能做到。但是,我始終相信他。”宋炳法的信任,源于這件事。他告訴記者,前些年,因腦血栓后遺癥,他腿腳不利索,當時村里沒有路燈,天一黑,他從不敢上街,所以他有個夜間出門必備品——手電筒。這個物件,在李明星駐村之前,是宋王莊村家家戶戶必備的“家用電器”。

  2017年6月,李明星剛駐村不久,在走訪中便了解到大家對安裝路燈的迫切需要,他立即向市水利局提交了申請,經局黨委研究,支持村里的亮化工程。說干就干,聯系廠家,對比價格、質量、售后服務,確定安裝位置,李明星跑前跑后,用一個月的時間為村里安裝了30盞路燈。除了主街道,巷道里也安裝了路燈,確保了每家每戶都能在夜間安全出行。

  “路燈亮起來,俺這用了大半輩子的手電筒也退休了,多虧了李書記??!”宋炳法笑得合不攏嘴。在此期間,在市水利局的支持下,投資1萬余元為宋王莊村安裝了8處攝像頭,全面形成了人防、技防相結合的管控模式,提高了村莊動態治安防控能力以及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投資8.7萬元為村里引進了凈水設備,讓全體村民喝上了放心水,解決了村民多年來的飲水安全問題;協調相關部門為村里設立了便民衛生室,改善群眾醫療水平……“村里的路通了、燈亮了,我們也喝上了飲用水,用上了監控攝像頭……李書記的頭發卻白了,皮膚也黑了,皺紋更深了,我們都很心疼。這個書記,駐村駐得扎實!”采訪中,村民們對李明星的真心付出無不稱贊。在李明星的幫扶下,順利脫貧的貧困戶代表62歲的王元梅,見到記者時幾度哽咽:“苦了一輩子,怎么也沒想到如今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生活有了奔頭!聽說李書記任期就要到了,我們舍不得他,你能不能幫我們呼吁下,把他留下?”

  產業帶動 貧困村變成了“明星”村

  村民最迫切的生產生活問題得到改善后,李明星又開始琢磨:如何讓群眾實現增產增收,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目標?也就是說,在脫貧致富上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踏上強村富民的快車道?

  任“第一書記”后,李明星發動淄博市水利局機關及局屬單位全體干部職工伸出援愛之手,自掏腰包認購“第一書記”幫包村貧困果農種植的“沂源紅”愛心蘋果4800箱、計96000斤,切實解決了貧困果農賣果難問題,增加了收入。隨后,他依靠村林果業發展為基礎,以村“兩委”為主體,“走出去”學習與“請進來”講課相結合,形成果樹規模化種植,幫助村里成立了宋王莊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中心,村民聯合,加強交流。合作社幫助村民拓寬銷售渠道,提供技術指導,發展農村經營性集體經濟,帶領村民突破個人種植發展瓶頸,起到了引導村民增收致富的作用。組織村民外出參觀學習,邀請果樹種植專家到村里授課的舉措,一舉改變了村民只求產量不求質量的觀念。投資25萬元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3萬余元……

  時光荏苒,兩個春秋過去,如今的宋王莊村早已煥然一新。從一個軟弱渙散村轉變為遠近“明星”村、先進村;現如今一畝果樹每年能增收2000余元,全村果樹增收達60余萬元;村里的老井也已“退休”,換上了凈水設備;家家戶戶的手電筒也都被淘汰了,大街小巷裝上了路燈;當初宋王莊村的辦公場所在全鎮屬條件最差的,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全鎮條件最好的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傳統的果樹種植模式現如今已向科技種植模式轉變;村集體由多年的零收入實現了持續性增收……李明星的真心付出,滋養著宋王莊村,也見證著一個新的宋王莊村的美好明天!

  (魯中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