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251”
專訪之前,榮蘭祥帶記者們參觀了他引以為傲的300多畝的校園,而這片校園還不到藍翔5個校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他指著結滿柿子的柿子樹和雪松樹告訴記者,柿子樹是頂大下小,而雪松正好相反,兩種樹一起栽種,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間。
這是榮蘭祥的主意,當年的規劃人員表示過反對。“現在樹長高了,就看出了好處。”榮蘭祥有點得意。
榮蘭祥的聰明從他的綽號中得到印證。數名跟隨榮蘭祥十幾年的離職老師證實,榮蘭祥有個綽號叫“251”。據稱,早年榮蘭祥曾叮囑手下,做事要動腦子,必須有部署和分工,不能只作“250”,要作250加1,也就是“251”。
據說,長久以來,榮蘭祥都以這個綽號為傲,他的手機號碼、車牌號的尾數都用的“251”這個數字。
隨著學校越做越大,孔素英稱榮蘭祥本來就火暴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大。他找了小三,開始越來越嚴重地打罵妻子。據孔素英回憶,2007年5月的一天,榮蘭祥因為瑣事打罵她,并拿了兩把菜刀將孔素英的左胳膊和后背砍傷。孔素英的胳膊縫了十幾針,在解放軍濟南軍區總醫院住院兩個月。
兩人生育的數名女兒也證實了榮蘭祥長期打罵孔素英,而她們與父親的關系也十分疏離。“他是搞教育的,卻從來沒有管過我們的教育。總是粗暴地罵我們笨、蠢。”聊起父親,女兒們的表情很復雜。
實用主義
拋開失敗的家庭關系,榮蘭祥在學校經營上可謂活在當下,深諳社會心理。藍翔技校的培養檔次瞄準工科高職學歷教育,他早就摸透了用工企業的心態,圍繞市場抓就業,只培訓受市場歡迎的工種。
比如,藍翔技校名聲最響的挖掘機專業,藍翔號稱這個專業是全國最強的,但由于就業情況不好,目前已經壓縮了80%。
榮蘭祥清楚明白,就業率在中國教育市場上是劑良藥。每年的大學生8月、9月就業季時,“藍翔100%就業率,用人單位需付定金要人”的新聞就會出現在當地媒體上。但實際上,藍翔宣傳的高就業率一再遭到畢業學生的質疑。
在接受專訪時,榮蘭祥試圖證明,除了招生受到影響,藍翔的教學一如平常。當他帶著記者走到就業辦時,正好碰到一家從青島過來的飯店老板招聘廚師。榮蘭祥指給記者看:“不是我騙你們,全國就只有我們一家學校推薦學生要收企業定金。”
飯店老板并不認識榮蘭祥,沒好氣地說:“是啊,你們是兩頭通吃啊。”接著抱怨能招到的人數太少了,需求是20個,現在只有兩個。
兩人交換名片后,老板啞然失笑,連呼“失敬失敬!”并立即要求合影。
“你得感謝媒體啊,他們的負面報道太多,現在來要學生的單位少了,你們才能這么快要到人。”榮蘭祥一邊呵呵應對飯店老板一邊應對記者:“一般我們都是先滿足國務院各部委的需求,普通企業得提前半年或幾個月才能定到的。”
重罰重獎
藍翔的管理崇尚重獎重罰。在對金錢和人性關系的認識上,榮蘭祥堪稱徹底。
榮蘭祥親自參與制定了四大本厚厚的管理規章,對老師和學生都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學校遍布監視攝像頭,一旦違反規定,就將受到重罰。
比如,老師找學生要一根煙罰500元,學生翻一次圍墻罰1000元……還有的規定是既罰老師又罰學生。
榮蘭祥用簡單粗暴的方法管理學校,這種方式看似有效,卻極易破壞學生和老師的互相信任的師徒關系。有學生說,老師被罰之后,會讓學生把錢補給他。
榮蘭祥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學校的柿子已綴滿枝頭,但從來沒有學生去摘。“你們看,我們的學生素質有多高”,他對來訪的記者說。而真相是,按照學校規定,學生摘一個柿子要被罰款200元。
據數位離職老師回憶,早年藍翔技校在火車站、汽車站與其他的技校打架爭奪生源。打完一次架,榮蘭祥就請客吃飯,并每人發50元,如果是“大戰”,就獎100-200元。而當時老師的工資才幾百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們為了錢,都死心塌地地跟著他混。”一位離職老師說。不過這一說法被榮蘭祥以“這些老師是被學校開除的,造謠誣陷我”為由否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