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形式主義”
官方稱“百姓儒學”工程是“彬彬有禮道德城市建設”的延續,該活動已開展兩年,效果顯著
類似大廟村的“儒學講堂”,每天都在曲阜的大小村莊中開講。
曲阜將“百姓儒學”描述為“彬彬有禮道德城市建設”活動的延續。該活動從2012年8月開展,截至今年7月底,已經對64萬市民完成了一次儒學及道德、禮儀知識教育普及。曲阜宣傳部的材料顯示,該活動效果顯著,曲阜“人人彬彬有禮,處處干干凈凈”。
今年8月,曲阜在前期開展“孔子文化大講堂”進鄉村的基礎上,在10個村莊試點推行了“一村一名儒學教師”活動。
9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之際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兩天后,9月26日,曲阜正式提出“百姓儒學”工程的概念,并加大了宣傳力度。
去年11月26日,習近平就曾來到位于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并同有關專家學者座談。
曲阜市委宣傳部提供的材料顯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曲阜重要講話精神”是推行該工程的重要背景。
“把優秀的儒家傳統文化普及到最基層,是這一工程的目的。”曲阜市文明辦副主任吳繼芳說。
按照計劃,曲阜“百姓儒學”工程將在今年完成150個村莊的“儒學課堂”建設,明年上半年完成全市405個村莊的普及。
此外,曲阜還將啟動“一村一座儒學書屋、一村一臺儒學新劇、一家一箴儒學家訓”等配套活動。
活動聲勢浩大,但“形式主義”的質疑也頻頻出現。
作為活動具體執行部門之一的負責人,吳繼芳有些委屈:“‘百姓儒學’延續了‘彬彬有禮道德城市建設’,并將普及范圍由城市擴展到了農村。‘百姓儒學’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政績工程。”
在曲阜,每個農村都建有農家書屋,再配備些儒學的書,就成為儒學書屋。關于儒學新劇,吳繼芳說:“創作任務已經給鎮里和村里安排下去,推出只是時間問題。”
“給村民拉家常的機會”
曲阜旅游局長孔國棟認為,“百姓儒學”工程堅持下去,會對村民關系等有所改善
自8月開展試點算起,“百姓儒學”工程已推行了兩個半月。
曲阜旅游局長孔國棟認為,一兩堂課、一兩個月改變不了什么,但是哪怕只是給村民們每周聚在一起拉拉家常的機會,鄰里之間關系也會更融洽。
“原來一個村子的兩戶人家有矛盾,話都不說。一起聽課拉家常后,她們相約一起去趕集。”孔國棟舉例說。
講師陳萬鳳認為,改善民風的目的需要通過堅持不懈的長期教化實現,最好“永遠”講下去。但她承認,“永遠”是個理想化的狀態。
講師袁雅靜與村民有過交流,村民提意見說,希望能夠固定一個老師來村子講課。但目前遠做不到。
師資力量不足正是“百姓儒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曲阜文明辦副主任吳繼芳說,目前授課老師以曲阜師范大學、濟寧學院、孔子研究院等高校教師、專家等為主。但要覆蓋全市400多村莊,“師資力量還有待完備。”
為解決這個問題,曲阜下一步將推進“鄉賢選師”計劃——依托了解儒家文化的各鄉村德高望重的村民、離退休教師和干部,通過村民選舉,每個村推選一名鄉賢教師。
高調推動、宣傳“百姓儒學”工程的同時,在師資、資金等具體問題上,曲阜并沒有相應的成熟方案。提出“百姓儒學”工程4天前,即9月22日,曲阜才發出志愿者講師招募公告。
10月13日,吳繼芳稱,“百姓儒學”工程所需資金主要是交通費和教師工資,但還沒有預算。
“連雙襪子都沒丟過”
尼山圣源書院授課1-2年的村子,民風有所改善,治安案件發案率降低
曲阜“百姓儒學”工程能對村民們產生多大的影響,隔壁縣的尼山圣源書院也許能提供一個令人樂觀的案例。
尼山圣源書院位于緊鄰曲阜市的泗水縣北東野村,據傳孔子誕生地尼山夫子洞就在該村附近,白墻灰瓦的聯排建筑在黃土飛揚的北方農村中與眾不同。從2013年1月起,書院便組織專家學者進村講授儒學經典,現已形成固定講課制度。該書院是國內第一個提出“鄉村儒學”概念的民辦機構。
在學院副秘書長陳洪夫看來,“百姓儒學”工程是好事,但速度有點快,講課的面鋪得有點大。
從提出設想到進村授課,尼山圣源書院的專家學者花費了半年時間進行調研、考察等籌備工作。但至今只在7個村子開設了授課點。
“這種活動講究與群眾成為朋友。講完就走,效果會大打折扣。”陳洪夫說。
學院秘書長趙法生經常到村里與村民拉家常,有時自己拿錢支持有困難的村民。“村民自然聽得進他的課。”
任職書院副秘書長前,陳洪夫曾任職泗水縣財政局局長。體制內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政府推動一項工程奉行的是“響應上級號召、上級服從下級”的行政邏輯,對于實際情況往往考慮不足,因此政府主導的工程,“生命力有待時間驗證”。
經過充分調研和循序漸進地推廣,學者們發現尼山圣源書院授課1-2年的村子,民風有所改善,治安案件發案率降低。書院所在的北東野村村干部告訴陳洪夫,去年村里“連雙襪子都沒丟過”。
如果僅僅停留在講課和口號宣傳上,而無法進行持久實際的教育活動,道德建設工程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曲阜,曾廣為推廣“彬彬有禮道德城市建設”活動,曲阜市委宣傳部提供的一篇宣傳文章中提到,在道德建設中,在搭建活動載體時,曲阜曾一年一個口號,老百姓記著的不多,參與程度不廣。
考慮到天氣有些冷,10月14日晚,講師陳萬鳳在大廟村只講了半個小時課。
當晚7點45分,村支書郭玉山走到話筒前:今天的演講到此結束,以后會經常開展。大伙回家吧。
“回家嘍”,有村民大聲喊。很多人笑著退場了。深秋的夜色下,喧鬧的大院很快歸于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