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呂善勇關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財政投入等相關問題。(齊魯網記者 于鵬 攝)

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于國安現場解答。(齊魯網記者 于鵬 攝)
齊魯網濟南5月30日訊(記者 張曉博 滿倩 蔡曉彤 于鵬)5月30日上午,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情況開展專題詢問。這是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專題詢問。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呂善勇關注的問題是大氣污染防治的財政投入問題,“專項資金有多少?都用到哪些方面?如何監管?”
“大氣污染治理,財政投入很重要。”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于國安在專題詢問中介紹說,去年山東省級加上中央專款投了53億元,今年大概在70億元左右,增長30%以上。“但是,這些資金與實際需要相比,差距很大,我們省里的大氣污染規劃總投資9000個億,僅靠財政投資遠遠不夠。”
于國安提出,解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嚴格落實企業治污的主體責任。另一方面,要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貼息、補貼等方式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治理,形成一個全社會都來增加投入、都來抓大氣污染這樣一個良好的局面。
于國安認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要發揮財稅政策的綜合作用。
“在治理大氣污染方面,國家出臺了很多稅費優惠政策。”于國安舉例說明,對企業從事環境保護項目的收益,實行前三年免征、后三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電量免征4種政府基金,包括水利建設基金;對公益單位,如學校、醫院、敬老院等推廣使用太陽能的,省里也給予補貼。“下一步,我們要把這些政策用足用好。”
于國安表示,下一步要針對山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新的財稅措施。比方說,造成我省大氣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建筑施工揚塵,今后除了通過行政手段來加強這方面管理以外,我們還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開征揚塵排污費,利用經濟手段加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