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3月5日訊 今年3月6日,是24節氣中的驚蟄,驚蟄寓意:春雷乍響,萬物蘇醒,我國大部分地區,此時應當進入氣象學上的春季。眼下也已經是“九九”的第3天了。大地回暖的味道越來越濃厚。
今天早上濟南室外的氣溫在3度左右,比昨天早上上升了2度,而且今天各地的風向大部分都轉成了南風,盡管如此,站在外面,清晨還是能感覺到一絲冷意。
今天是驚蟄,天氣"暫時"還沒從寒冷中驚醒。今天魯西北西部和魯西南的部分地區,會有小雨夾雪,濰坊的最低溫在零下4度左右,其他地區大都在零度左右。各地最高溫在8-9度左右。后天,周六,魯西北東部、魯中北部和半島地區會有小雨?諝赓|量方面,除了淄博的個別監測點為重度污染外,其他地市多為輕度污染或良好。
具體天氣預報如下:
今天白天到夜間,魯西北西部和魯西南地區天氣陰轉多云局部有小雨夾雪,其他地區天氣多云。魯西南地區南風2~3級,半島地區北風轉南風3~4級,其他地區北風轉南風2~3級。夜間最低氣溫魯西北、魯中山區和半島內陸地區-3℃左右,其他地區1℃左右。
7日白天到夜間,魯西北地區天氣多云轉陰,其他地區天氣多云。南風,半島地區3~4級,其他地區2~3級。夜間最低氣溫魯西北、魯中山區和半島內陸地區-1℃左右,其他地區2℃左右。
8日白天到夜間,魯西北東部、魯中北部和半島地區天氣陰有小雨,其他地區天氣陰轉多云。半島地區和魯西北地區南風轉北風3~4級,其他地區南風2~3級。夜間最低氣溫魯西北、魯中山區和半島內陸地區0℃左右,其他地區2℃左右。
驚蟄介紹
驚蟄(jīng zhé),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
由來
和其他節氣相同,驚蟄日期也和農歷沒有必然聯系。每年3月4日~7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后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后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后,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濕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濕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
習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
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打小人"驅趕霉運
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養生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啥嗍厨喲、菠菜、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由于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F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