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青島鰲山灣,幾艘大型挖泥船一直在施工,這里就是“蛟龍號”將來的家——國家深海基地。作為國家重點項目,多個沿海城市都曾緊盯著,但最終蛟龍選擇安家青島。“真正有吸引力的是我們下放審批權限,提高了審批效率。”青島市一位負責人的回答言簡意賅。能下放的一律下放,能并聯審批的一律并聯審批,在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的行政審批改革領域,青島正進行著一場“自我革命”。
服務提速>> 蛟龍號“安家” 只用了5天
蛟龍號的家安在哪里,此前一直懸而未決。深海基地建設需要復雜的環境和技術條件,最讓人頭疼的不是資金和土地,而是五六十道各級政府的審批程序。
“按正常的審批速度,沒有兩三年的時間難以完成。不少沿海城市都在爭取,蛟龍號最終選擇青島,不僅僅是我們的條件優厚,真正有吸引力的還是我們的審批速度快、效率高。”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管委會綜合部部長張沨解釋。
他舉例說,比如蛟龍號水池施工圖,國家深海基地如果一個部門一個部門跑,至少得30個工作日;如今不用往市里跑,在藍色硅谷就可以實現多部門對接,用5個工作日就辦成了。
“挖泥作業之后,深海基地的涉海工程就要開工。”國家深海基地基建處處長王志剛說,“蛟龍”最快明年就可以入住。
去年上半年,青島召開全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會議,向市內三區下放審批權75項,向嶗山等三區下放132項,向縣級市下放107項。同時,最大限度賦予紅島經濟區、西海岸經濟新區、藍色硅谷核心區立項、規劃、環評、建設等24個部門17個方面的經濟管理權限,涉及市直部門達24個。
“使青島的審批事項在全國同類城市中數量最少、效率最高。”青島市紀委副書記、監察局長、市優化辦主任王錦妹說,這是目前改革的目標和要求。
審批并聯>> 前提性審批進行時,下個審批就啟動
青島大學正在申請建設一座科技研發中心樓和一座醫學教育綜合樓。“規劃選址材料遞到規劃局,規劃局的經辦人幫助咨詢了地震、人防、市政部門,然后告訴我可以同時去哪些部門進行并聯審批。”負責跑審批的張先生立即去這些部門辦理,接下來三天時間,規劃、地震、市政、人防四個部門的審批手續同時進行,相關的手續很快就辦理完成。“沒有聯審之前,我們需要一個部門一個部門跑,要開大量的證明材料,沒有半個多月辦不下來。”
在某些環節,青島在行政審批上還實行“容缺受理”制度。青島北站附屬工程最近剛拿到國家發改委的立項批復,在國家批復下達之前,涉及到青島的規劃、建設、市政、人防、消防等審批項目就已經開始了。“這就是容缺受理,前提性的審批正在進行時,下一個審批就開始啟動。”青島市法制辦備案審查處處長蔡余說,“由于實行了容缺受理和綠色通道等制度,青島北站全部審批比計劃時間提前一年完成,單此一項就為企業節省回遷安置資金和銀行利息1.2億元。”
“以前我們的審批都是串聯式審批,一項審批完成才能進行下一項,某些項目因此審批時限會拖得相當長,有的甚至會占用數月時間甚至數年的時間;并聯審批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間。”青島市政府法制辦副主任藍海華說。
青島進一步承諾,審批項目提速要有質的飛躍,入駐審批大廳的47個部門392個審批,年內實現提速32%。對于服務業項目審批,更是要壓縮到20個工作日,提速75%;房建工程項目提速60%。
職能轉變>> 掐掉中間,只留規劃和服務
國內各種類型的開發區,核心的工作就是招商,在青島高新區,原來的招商部門被一分為六。
“以前經過我手的項目五花八門,一個還沒弄懂,就接手了另一個。”青島高新區軟件信息產業推進辦公室業務總監尹納新說。
傳統園區政府全流程負責的“規劃、建設、融資、評估、運營、服務”6項內容,在這里被掐掉中間、只留兩端,管委會專注于“規劃、服務”,招商引資這一重中之重被交給了市場主體。“政府現在應當由管理向治理轉變,意識到哪些是自己不能干、不擅長的。”青島市委常委、青島高新區工委書記陳飛說,“比如生物與醫藥產業,我們引進了國內最專業的生物醫藥運營商——上海新生源,醫藥項目由他們來甄別。”
“政府正從具體的微觀事務管理中解脫出來,重視運用社會的力量。”青島新生源公司總經理助理邵海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