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11月21日電(記者席敏)今年以來,山東濱州市提高財政支出管理水平,大力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省下錢來用于鼓勵本地企業走出去,為發展濱州經濟取長補短。今年首批赴外現代農業專題培訓活動中,一批農業企業負責人學有所成,財政資金也真正用到了刀刃上。
坐落在渤海之濱、黃河穿城而過的濱州市農業文化悠久,是中國糧棉果蔬基地和畜牧養殖基地,擁有優良的農業基礎。近年來,濱州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生產高效的現代農業企業。
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后,濱州市委書記張光峰要求,堅決貫徹落實壓縮“三公”支出的要求,特別是領導干部出國經費必須從嚴從緊控制,將省下來的經費用于鼓勵鄉鎮干部和農業企業家走出去,學習國外農業開發建設先進經驗。
今年6月中旬,濱州市利用省出來的100余萬元財政資金在韓國、荷蘭成功舉辦首屆國外現代農業專題培訓班。參加培訓人員包括濱州市農業特色優勢明顯、農業產業化基礎好、農業示范區發展潛力大的鄉鎮主要負責人、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以及納入市級管理的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園區負責人優秀代表共23人。
據濱州市財政局企業科科長崔文梅介紹,這是濱州市首次在國外舉辦如此大規模的現代農業培訓班,共歷時21天,以韓國、荷蘭為學習基地,以現代農業和生態城鎮建設委主要內容,除了聆聽高校專家教授講課外,還重點考察學習了種植園區和農業市場。從這次培訓班的效果來看,將有限的資金用到更多的刀刃上,能有效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水平和效果。
位于濱州市博興縣的國豐高效生態循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參加這次培訓班的企業之一。記者近日在這家公司看到,一個融生豬養殖、蔬菜育苗種植、沼氣發電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項目已基本完工。在一座上下三層的建筑主體里,生豬養殖產生的糞便和二氧化碳將分別用于沼氣發電和蔬菜育苗,整個產業鏈可實現無污染和高效循環利用。
國豐農業執行總監魏葦告訴記者,這一項目在學習借鑒國外現代農業經驗的基礎上,將本地農業資源和科學管理技術結合在一起,可向市場提供更加優質和安全放心的食品。“公司在參加這次國外培訓班后,對韓國和荷蘭育種和營養健康養殖業深有感觸,又對這個項目作了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使其更加生態和節能環保。”魏葦說。
錢不光要花在刀刃上,還要花得有效果。濱州市農業局副局長馬興倫說,培訓班結束后,所有參與培訓的鄉鎮負責人和企業負責人均提交了內容翔實、含金量高的調研報告,除了學習體會外,還結合所在地和企業的發展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對策。
馬興倫說:“農業是發展濱州經濟的重要支撐,但現代農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較為缺乏,鼓勵本地企業走出去,可以讓他們帶回先進經營管理理念,使現代農業成為濱州經濟跨越發展的一個突破口。另外,鄉鎮負責人的眼界提高了,也可進一步提高區域內經濟規劃和城鎮化建設的水平。”
據了解,濱州市今后還將繼續通過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節省出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和民生社會事業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