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機場落戶膠州,并確立了5年攻艱建設計劃,然而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原先設計的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容量限制去年就被打破,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昨日,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委了解到,今年青島市政府批準了總投資4.8億元的機場地面保障能力內涵式挖潛擴容方案,在盡量不搞大拆大建的前提下,通過重點優化跑道運行機制、增設機坪停機位、調整航站樓功能布局、添置必要設施設備等方式,將流亭機場設計保障能力提高到年旅客吞吐量1800-2000萬人次,滿足新老機場過渡轉場前的發展需求,支撐流亭機場未來5-7年的發展。記者探訪時獲悉,機場挖潛擴容項目已經啟動,力爭在2014年6月30日完成全部工程并投入運營,此外青島機場還在積極開拓新航線,年底有望開飛西藏航線,明年爭取開通至俄羅斯、澳洲、越南等國際航線。
機場超負荷運轉 擴容勢在必行
據市交通運輸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二五”以來,青島市民航業發展迅速,取得歷史性的新突破。新機場規劃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建設公司組建完成,青島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青島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連年增長,2012年,青島國際機場完成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為1260萬人次、17.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55%和3.22%。截至2013年10月30日,青島國際機場完成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為1239萬人次和15.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5.9%和8.51%。
“青島機場已經超負荷運轉,擴容勢在必行。”市交通運輸委港航管理局航政空港處副處長喬培勝說,青島流亭機場原來的設計目標容量是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而2012年就已經超過了,今年還在持續增長中,到今年年底旅客、貨郵吞吐量有望突破1400萬人次、18萬噸,所以說擴充容量是滿足日益增長的航空業務量的根本性需求,既要方便旅客出行,還要加速貨物流通,更是滿足民航航班備降的政策性需要。喬培勝解釋,從大環境講,按照業內的統計,民航的投入產出比是1:8,它的產出不光要看機場這個點,還要看整個輻射面,民航的發展在區域社會經濟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擴充容量滿足增長需求是助推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促進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需要。
機場擴容辦公室助理王甫來告訴記者,新機場建成后其保障能力將大幅提升,如果本場不搞擴容,今后一段時間本場人滿為患還是小事,造成客貨源流失、業務的萎縮才是無法挽回的。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式,青島機場從幾年前就開始籌劃擴容工作。
盡量不擴大地界 實施深度挖潛
青島機場怎樣擴,選擇什么樣的方案和步驟實現擴容,這是一個大難題。王甫來說,一說到擴,市民很容易聯想到大拆大建,也就是向外延伸、接建、擴張的外延式擴建模式,但這種擴建動輒就得投入10多億元,還得新征土地,建設周期也比較長,反復研究后認為這種投資高、添亂多、周期長和收益少的方案既沒有條件實施,也沒有必要采納。
經過最終研究決定采取地面保障能力內涵挖潛式擴容,也就是說青島機場在立足于現有的基礎設施條件,在盡量不擴大地界、盡量不搞過渡性建筑的前提下,通過采取一系列整合、優化、調整、兼容等措施,深度挖潛既有設施的潛力,提高保障能力,達到擴充航空業務容量的目的,打破青島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設計能力限制,總體目標就是要在滿足新老機場過渡轉場前目標年旅客吞吐量1800萬至2000萬人次的需求,可支撐青島機場5-7年的持續發展。
青島流亭機場集團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擴容辦公室,抽調專業力量研究、論證、編制了總體的擴容方案,涵蓋了航站區、飛行區、站前區和設施設備添加四個板塊的內容,總投資匡算4.8億元,其中設施設備的更新和添置這一板塊投資占到了約1/3,而這些設施設備轉場時是可以帶走的,工程建設類投資僅占約2/3,大大小小30多個子項目。目前的這個挖潛擴容的方案,較之常規的外延式擴建大大節約了投資,也降低了對現場運行的影響。據悉,2013年投資3.3億元,完成飛行區瀝青道面維護、地下室出租換乘中心改造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