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證十四:沒有拒拆戶住帳篷,“廢墟圖片”多為擺拍
某報8月23日《陳寶成抗拆事件續:當地舊村改造獲上億賣地收入》報道稱:“張朋珂夫婦在非法強拆后并沒有選擇“上樓”(搬進拆遷安置房),而是在宅基地附近搭起了一個簡易帳篷繼續居住,如果下雨,他們兩人就只能借住在鄰居家。”同樣被媒體渲染住在帳篷里的還有陳元節夫婦倆。同時,在一些律師的微博,以及@記錄者陳寶成的微博上,還多次出現了拆遷舊址的“廢墟圖片”,這些圖片被指是埋在廢墟里的拒拆戶的家電、家具。
8月25日,大眾網記者再次來到金溝子村求證。村支書陳衛生告訴記者,陳青沙等根本沒有住在“帳篷”里,所謂“帳篷”不過是陳寶成等人用來拍照片、上傳網上的道具。
陳衛生說,陳青沙等確實在宅基地附近搭了個帳篷,“幾個板子搭塊塑料布,根本沒有辦法住人”,陳青沙夫婦之前曾經住在金溝子村的陳良珂家的樓房上,后來搬走了,不知道住哪里,但絕不是住帳篷。
大眾網記者在陳青沙家的宅基地附近見到了這個已經破碎的“帳篷”——現場還剩有幾塊膠合板,一張紅塑料布應該為之前的篷頂,地上用幾塊磚墊著個門板,看上去應該是所謂的“床”,只是這門板早已經破敗不堪,釘子都露在外面,而門板上的木頭也缺了幾塊,現場除了一只枕頭外,沒有任何生活用品。
陳衛生告訴記者,村里早已經給陳青沙等安置了過渡房,并在拆房前把全套的家具和家電完好無損地搬到了過渡房里。但他們不住進去,借住在親戚或鄰居家,對外宣稱自己“住帳篷”,很多媒體就此進行渲染,讓他頗感無奈。
大眾網記者還采訪了陳元節的兒子陳海濤,他說,村委早已給兩位老人提供了安置房,而且兩位老人并未在帳篷里住過,一直和他住在一起。
求證十五:金溝子村安置樓裝修標準全村統一,不負責買床
8月23日,某報《陳寶成抗拆事件續:當地舊村改造獲上億賣地收入》稱:在原拒拆戶陳元節屋內幾乎沒有看到任何被裝修的痕跡,一家五口都沒有床,只能睡地鋪。
然而,大眾網記者在金溝子村安置樓中看到,每套安置房都進行了初裝修,鋪了地板,水電、煤氣等硬件設備均已齊全,門、太陽能也已安裝好,具備基本入住條件。
陳衛生說,金溝子村安置樓使用統一的裝修標準:實木門(每個500元,含安裝費)、太陽能(1900元左右)、機頂盒、車庫電動門、水電氣暖等附屬設施等都由村集體出錢購買和安裝;寬帶、電視卡、天然氣等所有初裝和安裝費也由村集體負擔,以滿足村民上樓后的基本入住條件,但村集體沒有能力負責精裝修,更不負責為每家每戶的每套房子買床。
陳元節的兒子陳海濤在此前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時說,搬進新房前,家里就比較窮,還欠了一屁股債,雖然分到了六套房子,但沒有能力買家具家電、進行精裝修。所以陳海濤打算著這樣分配自己的房子:留三套自己家五口人住,作為學區房出租兩套,每月可收房租1400元左右,出售一套,至少收入30萬元。用30萬元的一部分買輛車做出租生意,剩余的一部分用來精裝修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