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報記者 孫秀紅 青島 棗莊 報道
雖然運營模式一直存有爭議,但在城市交通日趨擁堵、綠色出行備受期待的背景下,快速連接“最后一公里”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設,正被山東多個城市看好。
“如果項目進展順利,試點區域有望在年內推出可供市民租賃的公共自行車。”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青島交運集團董事長劉永康表示,該集團正在參與規劃建設青島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根據規劃,青島市將投資5億元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2500個,推出公共自行車5萬輛。藍色硅谷、中德生態園與世園會園區、沿海旅游景點等區域有望首先投運。
緊鄰青島的濰坊市先行一步,在壽光和青州成功試點運行的基礎上,投資1.2億元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設正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按照計劃,其1.5萬多輛公共自行車將在一個月后投入使用。
據導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至今年底山東將有5個省轄市啟動公共自行車交通,另有兩個省轄市處于醞釀中。
據劉永康介紹,青島交運集團將首先在青島的試點區域建設400個公共自行車租賃站點,配備自行車5000輛。目前,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通過前期論證后,各項建設工作正在加速推進。
“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可與市區已開通的都市觀光巴士有機結合,解決旅游"最后一公里"問題,成為青島旅游業的"城市名片"。”劉永康告訴導報記者,騎著自行車在景區旅游,可以延長游客在青島的逗留時間,增加旅游情趣,進一步拉動青島旅游經濟發展。同時,建成的公共自行車停車棚也將成為島城前海一道亮麗的風景,能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客房預訂、票務代理、公交查詢等綜合服務。
從“低碳交通”的角度而言,如果青島市的公共自行車數量達到5萬輛,一年可節約12070噸標準煤,節約燃油成本7350萬元,碳排放量減少2.6萬噸。劉永康表示,這是青島市政府力推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設的另一重要因素。
其實,站在政府層面考量,公共自行車租賃不僅是政府倡導“綠色出行”的具體實踐,更是一項重要的便民措施。
去年7月,棗莊市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投入使用。18日,在該市薛城區安橋公寓站點,導報記者遇到前來租賃自行車的市民黃珊。住在市中區但在新城區棗礦醫院上班的她,每天先乘坐BRT到安橋公寓,再騎公共自行車到棗礦醫院。她說,這段1500米的路雖有公交,但車次少,租賃三輪車一度是多數市民通行這段路的主要方式,但自從有了公共自行車,她和許多人一樣改騎自行車了。
“BRT車站和棗礦醫院都有站點,自行車的取和還都特別方便,而且一小時內免費,所以我一直是免費騎。很多來醫院辦事的人也騎公共自行車過來。”黃珊說著,熟練地刷了一下借車卡,從鎖車柱上取出自行車。
據統計,棗莊市薛城區投放公共自行車的一年間,累計借還車達13萬余人次,借車時長近1100萬分鐘。
據了解,為方便市民出行,去年底首個公共自行車站運營的濱州,近期再次招標采購公共自行車系統及設備,以擴大運營站點和范圍。
計劃在9月底前投運公共自行車的濰坊市,在市區建設了556個站點,投放自行車15390輛,可以說是目前山東各市中規模最大的。運營模式之考公共自行車對于一個城市的重要性毋庸諱言,但如何運營好公共自行車,是許多城市能否順利推動這一便民舉措的關鍵。
山東最早試水公共自行車租賃的煙臺市,就因運營模式問題而出現一波三折。在由專業公司運營因虧損陷入困境后,改由煙臺市城管局養管處公共自行車管理中心負責建設和管理。
幾年來一直計劃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臨沂市,目前同樣處境尷尬。
“這幾年,每年市里的"兩會"上都提,但一直沒有進展。”24日,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山東鑫鵬公共自行車有限公司的趙先生無奈地表示。
導報記者查閱有關資料發現,2010年,臨沂市就提出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設想。2011年4月,山東鑫鵬公共自行車有限公司發出招標公告。根據公告,臨沂市委托該公司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共計1000個站點,投入自行車2萬輛。其中,一期工程400個站點,投入1萬輛自行車。
趙先生說,當時公司和臨沂市政府達成初步意向,采取政府主導、公司運營的模式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招標公告發出后,有多家企業投標,當時他們還挑選了幾家實力較強的。
不過,臨沂市政府雖然非常重視,但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設涉及多個政府部門,這些政府部門彼此之間難以協調,此事因此一拖再拖,直到現在仍無明確的時間表。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導報記者,公共自行車站點的選擇是其中最復雜的環節。站點建設要占地,而且站點一般建設在人流較多的繁華路段或公交車站附近,可謂寸土寸金,征地采取什么方式,涉及到多方利益,協調起來特別麻煩。
“只要政府說做,我們一定會繼續做下去。”對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趙先生仍然充滿期待。他坦言,其實目前國內多個城市采取的政府主導、公司運營的模式已被證實比較成功,臨沂市完全可以借鑒。
據了解,棗莊市薛城區就采取了資金籌集、服務外包、市場運作、政府監管的方式,與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有限公司合作,強力啟動了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建設。由于有專業公司負責運營,該區的公共自行車系統一直運行良好。
濰坊市的運營模式也類似,采用“管理中心+運營公司”的管理模式,公開招標運營公司。青島市則由國有企業青島交運集團建設運營。
總結目前國內的公共自行車運營模式,資深交通專家許云飛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有杭州模式,即建設采用公開招標方式,管理實行市場化運作,由政府全額投資建設,由專業公司負責運營管理;武漢模式,即采用招標形式將項目授權于單個或兩個公司共同開發建設,各自負責運營,自負盈虧,由政府指定部門對其監管;建管分離模式,即通過招標由企業建設,再通過招標由企業運營管理,建設資金由地方財政和運營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擔。
“其實,采取哪種運營模式,各地可以因地制宜。”許云飛認為,因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單靠企業的力量無法實施,因此無論哪種模式,都需要政府的強力支持。而且,政府主導可以保障公共自行車的公益性初衷,世界上發展公共自行車交通的國家和國內運作成功的城市,都是在政府的組織實施下進行的。至于政府主導如何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則需要各地根據實際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