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8月19日電(記者陳尚營、王志)濟南火車站北場站一體化工程今年8月1日開工建設,由于工程涉及復建此前被拆的濟南老火車站站房和行包房,近日在社會和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有人提出“被拆21年后重建是否有必要”“要花費15億元”等質疑。
17日,新華社記者獨家采訪了負責實施此次工程的濟南舊城開發投資集團和負責項目規劃的濟南市規劃局。針對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相關部門表示,濟南火車站北場站一體化工程是一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15億元是總投資。復建的老火車站站房、行包房只是整個工程的很小一部分,建筑面積只占工程總建筑面積的1.7%,復建費用不超過3000萬元,復建的目的是傳承濟南市的文化符號,也了卻濟南百姓追憶歷史建筑的一個情結。
濟南舊城開發投資集團總工程師殷光偉介紹,濟南火車站北場站一體化工程所在的天橋區官扎營片區,是濟南市38個棚戶區改造項目之一。原先的棚戶區為大量簡陋的小平房,配套設施不完善,低洼易澇。通過棚戶區改造,既改善大量棚戶區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同時也預留了濟南火車站北場站建設用地。
“帶有哥特式、折衷主義建筑風格的濟南老火車站,令濟南市民難以忘懷。特別是近幾年,濟南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很多市民多次提出,在新建的北場站一體化工程中,要體現當年濟南老火車站的部分風貌。這不僅是濟南市的一個文化符號,也是濟南市民的一個情結。”濟南市規劃局總規劃師牛長春說。
相關部門介紹,實施濟南火車站北場站一體化工程的主要目的,是緩解日益增加的濟南火車站旅客集散和周邊交通壓力。據了解,濟南火車站是濟南市的一個中心站。2003年濟南站的旅客發送量400萬人次左右,如今已經達到1300萬人次,現有的南廣場無法滿足旅客出行需要,必須建設新的旅客集散廣場。北場站一體化工程主要是滿足旅客快速集散、提高服務質量的需要。
針對外界“15億元復建老火車站”的提法,殷光偉告訴記者,北場站一體化工程含國家鐵路交通、輕軌交通、公共交通(9條公交線路)、出租車交通、社會車輛交通等,總投資概算15.1億元,包括片區拆遷安置費用5.1億元,其余為工程建設費。一體化工程總占地面積為79762平方米,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其中站前廣場地下空間約13.4萬平方米。復建的老火車站面積約2600平方米,占地面積為總工程的3.3%,建筑面積占總工程的1.7%,老建筑復建只是總工程的一小部分。經初步測算,復建老火車站的建設費用不超過3000萬元。
牛長春說,整個工程聘請了上海市政設計院、上海現代設計院、山東省建筑設計院、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公司、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德國胡博特建筑設計所等參與規劃設計,經專家論證,并征求了交通、市政、消防等13個相關部門意見,最終確定了整體設計方案。目前,老火車站的設計圖紙大部分已經搜集到。
據了解,濟南老火車站是指津浦鐵路濟南站,由德國著名建筑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1908年動工,1912年建成。它曾是濟南的地標性建筑,塔形鐘樓、圓形屋頂、拱形門窗等都極具特色,登上過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學校建筑類教科書。這座老火車站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被戰后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1992年,因濟南新客站擴建,濟南老火車站被拆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