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商務部發布36號、37號公告,根據中國酒業協會代表國內葡萄酒產業提交的申請,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雙反調查將為我省葡萄酒產業健康發展提供良好機遇。7月2日,滬市張裕A表現搶眼,以4.555%的漲幅與眾多酒企一起同處領漲板塊。
歐盟葡萄酒對山東沖擊大
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被外界視為中方就歐盟委員會決定對華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反制舉措。不過,商務部否認了這一說法。
其實早在去年,山東省商務廳就進行了專題調研,對進口葡萄酒的影響作出預警,建議商務部采取措施。
山東省商務廳公平貿易處調研員姜寶臣告訴記者,葡萄酒產業在歐盟屬于農業產業,享受政府補貼;在中國葡萄酒則是輕工產品,還要加征10%的消費稅,國產葡萄酒長期面對著歐盟葡萄酒的不公平競爭。
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葡萄酒消費潛力得以釋放,各國葡萄酒企業加快進入,世界一流葡萄酒品牌加大了對我國市場的開拓力度,其中歐盟是我國葡萄酒最大進口來源地。
統計數據顯示,從2009至2012年,我國葡萄酒進口量年均增幅超過30%,其中60%以上來自歐洲,去年從歐盟進口葡萄酒總量為25.7萬千升,金額10.4億美元,主要進口國是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國。目前,進口葡萄酒已經占據國內40%的市場份額。
“山東省作為國內葡萄酒的主產區,產量和銷售收入分別占全國的40%以上和60%以上,產銷量一直穩居全國首位,并始終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前景看好。不過,近年來受進口葡萄酒的沖擊也最大。”姜寶臣坦言。
“去年山東省葡萄酒產業雖然達到了15%的增速,但比預計的要低一些。除了消費低迷等因素外,主要還是進口葡萄酒導致的不公平市場競爭所致。”山東省葡萄與葡萄酒協會秘書長胡文效認為,來自歐盟的葡萄酒無序快速增長和混亂的市場競爭,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健康發展。
山東葡萄酒企業迎逆襲良機
受對歐盟進口葡萄酒雙反調查的利好刺激,7月2日,國內葡萄酒上市公司股價集體大漲。其中,國產葡萄酒龍頭張裕A以5.36%的漲幅高開,最終以35.12元報收,上漲4.55%。
胡文效分析認為,在進口葡萄酒占據中國市場份額連年提高的情況下,對歐盟葡萄酒立案雙反調查,有利于維護我國葡萄酒產業健康發展和市場公平競爭,山東葡萄酒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記者了解到,經過近些年的培育發展,山東葡萄酒行業已形成較高的產業集中度,產業結構趨于優化,全省擁有葡萄酒生產企業256家,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特別是煙臺市,其產量約占全省的80%左右。煙臺張裕、煙臺威龍、青島華東、中糧長城(煙臺)等是我省產量較大、知名度較高的企業,其中煙臺張裕的產量約占全省的近50%,全國的近20%,處于絕對優勢地位。以張裕為代表的大型葡萄酒廠商已建成較為完善的釀酒葡萄生產基地,成為國內葡萄酒行業的龍頭,葡萄酒生產在國內具有絕對優勢地位。
不過放眼世界,這種優勢不復存在。胡文效說,在釀造技術上中國葡萄酒產業骨干企業還是很強的,但目前在基地建設和原料種植上相對比較薄弱,面對機遇,國產葡萄酒企業仍需努力提升。
一位證券公司葡萄酒行業分析師認為,雙反調查對股價的刺激是短暫的,從長遠來看,不會出現大的改觀。因為除歐盟外,美國、巴西等地的葡萄酒產業也比較成熟,這些地區的葡萄酒進入我國市場并不受影響。
胡文效告訴記者,歐洲國家在葡萄酒行業里被稱為“老世界”,以出產陳釀型酒著名;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等國家被稱為“新世界”,出產新鮮型葡萄酒。近幾年里,“新世界”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開始不斷擴大。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即使歐盟出口中國的酒減少,國內葡萄酒企業還要面臨這些國家的激烈競爭。
打鐵還需自身硬
“貿易政策從來不能成為中國酒企的長期利好,過硬的產品質量仍是市場化競爭的關鍵。所以省內葡萄酒企業能否搶抓良機成功逆襲,關鍵在于提升產品品質。”山東社科院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顧春太說。
在胡文效看來,標準化已刻不容緩。他告訴記者,山東省酒莊酒的發展正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個性鮮明的酒莊酒正在并將越來越多地豐富、活躍山東省的高端葡萄酒市場。但是,由于我國目前沒有莊園葡萄酒的生產規范和產品標準,有關部門難以進行有效監管,給假冒酒莊酒的產品提供了可乘之機,破壞了莊園酒的高端形象,也勢必影響山東省優質莊園酒的發展壯大。制定嚴格、統一的酒莊酒生產規范和產品標準成為促進山東省乃至全國酒莊酒健康、持續發展的第一要素。
“另一方面,發展葡萄酒行業,必須有穩定的葡萄種植基地,穩定葡萄種植規模,必須提高農戶的積極性。”胡文效認為,種植葡萄前三年農戶沒有收入,政府補貼或開辟新的險種,以保證葡萄果農的穩定收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學習歐盟做法,加大對葡萄果農的財政支持力度,保證果農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獲得穩定的收益。同時,積極推廣葡萄園農業機械的使用,降低葡萄種植成本,對使用葡萄園機械的給予補貼等。
“每個品牌的市場,并不是靠其他品牌讓出來的,而是靠自身實力打拼出來的。如果將來歐盟葡萄酒的市場份額減少,但國內酒企沒有競爭力去爭取,機遇同樣把握不住。”顧春太說。(王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