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人們感慨高考撥尖者超強“單兵作戰”能力時,全班同學高考成績幾乎都過一本線的“最牛高考班”卻引來另一番思考。拋開令人咋舌的表面高考成績不談,高考“牛班”牛氣從何而來?班級氛圍對學生個體影響有多大?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青島58中的高三1班、2班、11班這3個“牛班”,這3個班級總共只有2名考生沒有達到一本線。
“牛班”之氣質
絕不死讀書,會玩出了名
“我們班上同學絕不是只會死讀書,是又會學又會玩,課堂氣氛很活躍,課間休息時,我們就愛聚在一起鬧 。”58中高三2班學生王壯今年高考考了651分,他笑言自己的成績在班里面只在中游,這個理科班級 56名學生都過了一本線,600分以上的學生就有40多個 ,其中最高分678分,最低分也超一本線10分。
這個班級會玩在學校里是出了名的,今年58中學校全校運動會,高三2班學生們想出來的入場式與眾不同:跳交誼舞和扮演撲克牌。王壯是自己買來各種材料做成撲克牌道具,扮演撲克牌中的“2”,整個過程都樂在其中,“我們課間休息時還會一起踢毽子、做游戲、相互開玩笑”。
“進入高三以后,學生們容易產生急躁、壓抑、苦悶、自卑、焦慮等不良情緒,如果不能因勢利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高三2班班主任江慧妮表示,高三的學習生活猶如一場馬拉松比賽,不僅是身體素質和技能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較量,這就需要學生們松弛有度,學會放松,這就需要一個輕松愉快的班級氛圍。
58中也倡導班級要形成自主管理的“家”文化,學校升旗儀式、成人儀式、運動會、校園電視臺節目制作等大型活動均由各班級競標承辦。青島58中副書記張民介紹,今年這3個“牛班”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學生們也是全面發展,比如高三1班、2班學校運動會成績都是排名第1、第2,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積極性也非常高 ,“學習成績高不意味著就是好學生,綜合素質高才是好學生,而整體素質高才是真正優秀班集體。學習和課外活動不沖突,活躍的班級氣氛沖淡了同學們的考試壓力,如果只靠死讀書,就不可能出現集體考高分的情況。”
“牛班”之精神
強弱都不棄,不讓人掉隊
記者調查發現,這3個班級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班級里面無論學習成績好還是成績差的學生,老師都是一視同仁對待,班級里面也“不以成績高低論英雄”,同學之間形成了互助的氛圍。
“我們班里同學們競爭是良性的氛圍下,同學們誰有好的學習方法和心得都不藏私,都愿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11班班長林山是高三時分到這個文科班的,今年高考中,該班在籍文化課考生30人過一本,平均分607.45分,超一本線37.45分,600分以上達到23人。7名藝術生為藝術類一本,林山覺得良好競爭氛圍讓班上同學共同進退,從而使班上沒有人掉隊。
盡管大多是獨生子女,可班上學生卻不以自我為中心,相互關心,主動幫身邊的兄弟姐妹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林山的同桌,成績不如林山好,而且以前有上課說話和做小動作的毛病,“我和我同桌是好哥們,但上課說話、做小動作這些肯定不是好的學習習慣,我就善意給他提醒,后來他慢慢改了。”今年高考,同桌考了文科584分,林山很替他感到高興。
“我們班上生源構成比較復雜,有成績好的、普通的、比較差的,還有文化課成績要求比較低的藝術生,無論學生成績怎么樣,我們老師都要一視同仁,絕不放棄努力,尊重每一個人。”11班班主任王付波認為,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才能不讓學生掉隊,只有個別尖子生,而班級大多數學生無法提高,并不能證明班級是成功的。
“每次考試后,我都要進行不同層次的考后分析總結,在班會上,總結個人的目標完成情況,找差距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同時要求學生個人要進行總結。”江慧妮在每次考試后,都會和學生面對面交流,不讓哪個學生有被邊緣化的感覺。
“牛班”之學風
課堂要效率,不靠課后拼
王壯介紹說,他們班級同學主要是向課堂上要效率,而不是課后搞題海戰術,課堂上都是集中注意聽老師講解,不會的直接提問老師。
高三時才分到2班的學生邱甲凡,轉入新班級以后體會最大的就是這點,“我以前從來不做課堂筆記,可是轉到這個班級以后,發現不做筆記根本承載不了豐富的課堂內容,我就跟著別的同學學認真做課堂筆記,發現課堂效率果然大大提高。”邱甲凡在高三還有一大改變,就是仔細整理自己的錯題,這也是跟著別的同學學習的,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提高 ,高考中考了621分。
“我們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獨立思考、勇于創新,這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高考前最后兩個星期,我們是完全放手給學生們靜悟,不允許老師進入教室內輔導,而且是單人單桌,模擬高考考試場景,這兩個星期的個人靜悟對學習成績提高很有幫助,這都得益于平時課堂教學。”58中辦公室主任袁忠珂表示,學習成績好的班級肯定是課堂效率高的班級,課后死拼只會形成惡性循環。
據了解,58中近些年堅持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堅持“簡單、實用、高效”的上課原則,讓老師精心制作和完善導學案,形成了“學案導學,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學習習慣的改進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牛班”之氛圍
溝通無極限,重班級文化
在這3個班級里,老師和學生、老師和家長、學生和學生每天都要進行各種互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溝通,兩位班主任江慧妮、王付波也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江姐”、“波哥”,學生間還流傳著“博導”、“理科小王子”等各種有趣名頭。
“高三這一年,我們班幾乎每周都有班會,高三很辛苦,學生需要體諒、需要有老師在旁邊引導。”江慧妮手機都是24小時開機,晚上11點多也會接到家長或學生打來的電話,但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與家長、學生進行耐心溝通。
1班學生宋楊二模考試考得很差,這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小姑娘有種近乎崩潰的感覺 ,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充滿恐懼,焦慮地直掉眼淚。“我們班主任封強發現我的情況后,第一時間耐心地進行了開導,讓我重新找回了自信。”重拾信心的宋楊今年高考理科成績是650分,她表示考得好主要是老師及時幫助她破解了心魔。
進入高三11班的教室,貼在門口墻上的李村河拉練時全體老師和同學打著橫幅和班旗的“全家福”映入眼簾 ,能夠體會到一種強烈的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走進教室,教室后側墻的最高處粘貼的第一次家長會后所照的家長合影,默默地向同學們傳達著這樣的信息:“父母時刻在關注關心著你們。”
11班面向全部學生征集了班名 、班牌、班風、班訓的標語。這個班級文化除了重視學習外,還注重培養一種精神思想,勵志而充滿激情。記者 單俊楠 實習生 王彩云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